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来独往,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少年的悲哀不在于万念俱灰,而在于踌躇满志。生命充满了需要填充的意义,对于一切都有所期待。慢慢的,经历的事情多了,渐渐看到了意义背后的虚无,于是就陷入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有人说,任何人发呆的久了,都会变成一个哲人。大概发呆神游的时候,都难免会想到一些大而无解的问题,想不通、看不透、放不下。久而久之,似乎及时行乐成为了唯一的出口。只有活在今天,才不会体察到明天的虚无之苦。
所以,我们会看到,想不明白的人沉迷于爱欲,想的特别明白的人也沉迷于爱欲。渐渐的,感受代替了生活意义的本身。面对这宏大的随机甚至随意的世界,唯一真实的只有自己的感官世界。于是,五色迷眼,五味爽口,五音充窍。混沌的来,混沌的去,难得糊涂算了。
凡是承载我们的基石,也往往是束缚我们的鞍鞯。我们的身体作为我们第一序列的基石,所以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站在这个比喻之中再进一步,如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那么革命的目的是什么呢?除了民族主义、宗教、集体主义,大多数人都把身体视为了革命的意义。保重身体是为了好好享受生活,享受生活便被诠释为刺激各种感官。然后透过血液里充盈的多巴胺来体验快乐和意义。
看起来荒谬的,反而容易细思恐极。全世界有很多人沉迷毒品,是因为这种化学物质挟持了大脑中的快乐中枢,所以尝试过的人再也难以舍弃这种极致的幸福与快乐。在禁毒成为常识与本能的当下,又有多少人想过很多人只不多是通过更为温和的方式来取悦自己的快乐中枢。混吃等死、及时行乐究竟与直接服用化学萃取物有多大的差别的?
人活着都是需要意义的,唯一让人疑惑的是意义并不唯一与绝对。说到底,几乎所有的意义最终都只是一种自我说服的产物。强大的适应能力,往往与善于欺骗说服自己紧密相关。只要能够说服自己转换参照物和参照体系,几乎所有人都可以从简单的比较之中获得快乐。最后痛苦只有观照己心的那些执拗的人。不愿意适应,是因为有着某种坚持,什么都可以适应,你是谁往往也就不再重要了。
人的不自在和不解脱,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来自于爱与欲。两者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内外之别。我们需要时刻的刺激自己来获得关于自己的位置信息,就像不掐着耳朵,你就永远无法感知耳朵的存在一般。我们的爱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让我们从床上爬起来的原因,却很难成为让我们在夜晚沉沉睡去的理由。爱欲驱使着我们的行动,刺激着我们的贪婪,让我们沦为感官和情绪的奴隶。当不停的满足着自己的爱欲之后,你会疲惫的发现,这充实背后竟是一无所有。巨大的惶恐让你没有选择,只能继续把头深深的埋在欲念之中。
当世界没有了唯一的声音,当天际没有了唯一的光亮。所有对于意义的诠释就成为了一个人的自说自话。我们或是扮演风流客,或是扮演谦君子,或是扮演市井侩,或是扮演殉道者。最终我们也只是与自己做戏罢了。爱欲之前,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世风朔朔,如刀如琢。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