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只为龙舟好归宿 中山老人欣然献家宝

只为龙舟好归宿 中山老人欣然献家宝

作者: 中山网 | 来源:发表于2017-03-02 10:25 被阅读9次

“龙舟送给市档案局了,现在还想再做一套农家用具送给他们。”昨日,家住三角镇的满叔在电话那头高兴地告诉记者,他现在每天都很忙碌,正在赶工制作一套水乡农家用具,留给档案馆更多关于水乡的记忆。在此之前,他已将自己耗时半年制作的手持龙舟无偿献给市档案局,作为水乡特色文化实物加以保存。

去年11月,本报曾以《七旬老人好手艺笔绘刀刻做龙舟》为题,报道了满叔历时半年,纯手工制成搭有亭台楼阁、雕刻了18个人物的手持龙舟事件。通过满叔的口述,还重新揭开70年代三角民众水乡人民过年期间举着龙船逐户道贺,配合顺口的龙船歌挨家挨户道贺的历史。在那时就价值2000元人民币一个的手持龙舟,也得以在满叔的手中复活。

报道刊出后,上门求购龙舟的人不在少数,满叔却始终不为所动,“当时是尝试着和老人说一下,没想到老人听说是在市档案馆保存,一口就答应了。”负责联系收藏龙舟的市档案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整个沟通过程非常短暂,老人家几乎没有考虑就答应了,更主动提出无偿献给政府部门,这着实让现场的工作人员感动不已。

捐献手持龙舟的原因,满叔说“当时做龙舟就是为了流传手艺,现在政府帮着保存,难道不比自己保存更好吗?”满叔更告诉记者,市档案局的这次收藏还让他意识到自己手艺的价值,他现在给自己订了一个计划,要给市档案局再献一套水箱农耕用具模型,这套用具包括了水箱、风柜、木梆和泥犁。现在他每天有大半时间都在赶制这套用具模型。

“再过半个月吧,到时候请你们来看看我的手艺。”电话那头,满叔跟记者做好了约定。

来源:中山日报

相关文章

  • 只为龙舟好归宿 中山老人欣然献家宝

    “龙舟送给市档案局了,现在还想再做一套农家用具送给他们。”昨日,家住三角镇的满叔在电话那头高兴地告诉记者,他现在每...

  • 老人的归宿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憋在心里难己放下,决定把它写出来。 刚入秋,天气就一天比一天冷,真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几乎每天...

  • 什么是家? 家是归宿, 家是根, 家是港湾, 家和万事兴。 回家的孩子是个宝, 离家的孩子是根草。

  • 西泠后四家之赵之琛篆刻讲堂一百二十一

    赵之琛(1781—1852),字次闲,号献父,亦作献甫,别号宝月山人,浙江钱塘人,西泠八家之一。精心嗜古,长于金石...

  • 归宿

    文/飘摇的船 什么是归宿?哪里才是归宿? 提起归宿,很多人不自觉的想到了家,是的,家是归宿,家是每一成员的归宿。 ...

  • 《传家宝》目录(已完结)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家,关于梦想和归宿的小故事。 目录 【小说】传家宝(一) 【小说】传家宝(二) 【小说】传家...

  • 印象顺德之古村龙潭

    1.龙舟朝拜龙母庙 每年五月八日是龙母诞,各区县的龙舟齐聚龙母庙朝拜,包括中山番禺。 元朝末年(约1368年),当...

  • 谨赠孙校归田园

    芳华尽献归有期, 留得凛然吾辈忆。 尔后欣然享清适, 闲坐书斋望燕栖。

  • 每天一则文言文故事之以不贪为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 薛宝琴中山怀古解析

    薛宝琴中山怀古解析 中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薛宝琴的这首《中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只为龙舟好归宿 中山老人欣然献家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sh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