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船至三丘田码头,下船便踏上鼓浪屿。岛不大,约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万左右。
岛的西南端有一个海蚀溶洞的礁石,每当海涛冲击,发声如擂鼓,礁因名“鼓浪石”。后得名“鼓浪屿”用至今。

鼓浪屿的房屋、街道依山而筑,忽高忽低,曲折盘缠。深巷里花影绰约,墙头上藤蔓攀延。这里虽有街区闹市,却无车马喧嚣,只有电瓶车和步行,建筑用料和生活垃圾也是使用人力拖车。
鸦片战争打碎中国“泱泱大国,四方来朝”的天朝上邦梦。落后就要挨打渐成通识。割地赔款,厦门开阜,鼓浪屿是我们前沿的前沿,也恰符合侵略者的前沿要求。
英国当然的建了第一栋岛上最漂亮的建筑,称英国使领馆,现为博物馆。(下图)

各国领事到鼓浪屿建设使领馆后,随之宗教输入,天主堂远远的就进入游人的视野。教会建成教堂后,随之开设医院,开办学校,自用照顾自家子女,进而有余教化当地。(下图天主教堂)

马约翰,毛主席称其为“新中国最健康的人”。1882年出生于鼓浪屿,在教会的帮助下入小学中学至上海圣约翰大学。1905年柏林“万国运动会”上参加1英里跑比赛,超4名日本人夺得冠军,声名远播。在清华学校任教52年,学习成绩优异而体育不能达标的学生不得毕业。
马约翰说: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身体不好,如何担负艰巨的工作?
仍是今人之楷模。(下图马约翰铜像)

金瓜楼,因屋顶有两个貌似金瓜的塔顶而得名。金瓜橙黄泛金,8条瓜棱十分显眼,棱角春草飞卷神韵古朴。寓“瓜络绵延,吉祥富贵”意。
黄赐敏在菲律宾经商致富,回乡购买并重修建。建门楼也为二层。现称“黄赐敏别墅”,黄赐敏的儿孙遍布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也长回来寻访祖根,看望祖业。黄赐敏的三媳曾回来办理产权未果。

海天堂构,五幢别墅,黄秀烺建三幢,黄念忆建两幢。中楼原为外国人俱乐部,黄秀烺购得后,建成仿古宫殿式大别墅。
黄秀烺自幼父母双亡,做生意后至菲律宾奋斗,因“信用甚笃,获利颇厚”。(下图海天堂构正门)

雅致复满整个小岛。
错落有致于蜿蜒不平的山面,杂乱不堪又不厌看。与鹭江相隔的厦门岛,伸伸手就购得着的样子。却是你忙你的,我闲我的。我就是这样,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不听马达声,不听喇叭声。(下图日光岩上俯瞰和遥望)

椰子树站排成这样,也是醉了。
我喜欢站在最下面,仰头往上看,顺着又粗又光滑树干往上看,看那几片简洁极致又显单薄的叶片。
美好的生活应是加法还是减法?

太平人做太平事,保四方太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跨界的一次参与,美妙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