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总算读完了村上春树的《刺杀修骑土团长》断断续续两月有余,每天往返地铁上的十来分钟,拼拼凑凑总算是来到了结局。说实在,有一种一直期待的高潮始终没来,就被平静画上句点的失落感。所有漫长的铺陈,我期待看到的冒险竟就在冷静的叙述中结束了。我看懂了洞的隐喻、看懂了画的隐喻、甚至看懂了免色,但唯一我没看懂的是作者,就像是主人公的名字,书写的此刻一时间竟也想不起来。我想这本书大抵不是写给读者的,而更像是作者与自己的深度对话。
抑制不住好奇去网上查了书评,网友的评论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无道理可言。因为哪怕是最衷实的书迷,读过村上春树所有的作品,我想都还是以旁观者的眼光在看待这个故事。而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早已不再是过去的村上春树想要表达的,哪怕行文的感觉再怎么相似,这本书一定只是作者写给当下的村上春树看的。
我无意评价老师的创作,我失落的主要原因是故事未曾按照我脑中的路线来走,所以哪怕是看到了结局,也还是有一种不明所以的突然之感。也许作为读者我想更多地了解免色,而其实作为作者本人,免色君再怎么神秘也不过是他漫长人生路上的一名过客而已,从现实的意义而言,作者本人无意了解他更多。作为我,会想有机会我亲口问问村上春树老师: “您这本不为读者写的书,到底是想要告诉读者什么?还是其实你想要通过读者的眼睛看到不一样的村上春树呢? 那个村上春树,是你通过自自己的双眼无论如何也无法洋见的吗?”
我喜欢村上春树为自己写作、为自修奔跑、为自己生活。也正因着这种“活好自己”的榜样的力量,我开始义无反顾地进行写作。为了透过文字认清自己、通过写作思考人生。
读书的过程往往是煎熬的,尤其是这样一本大部头非现实小说。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过许多次想要终止阅读直接翻看结尾的冲动,也有很多次企图开始一本新书的背叛欲。
我的确也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同时读着其他几本书,这些同时阅读的书就像历史、物理、化学、语文,成了我调剂情绪的学科搭配。我常常刻意想要在每本书之间划清界限,担心自己会混乱了剧情,但实际上混乱是一次也没有的。我尝试在脑中开出不同的通道,用于不同的思考,而最终每条通道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这样努力成为永远会思考的人。像所有的作家,又其实不像任何人。
我想慢慢开始写自己的故事,思绪快到笔尖都跟不上,但一开始我还是希望自己能一笔一划,写出的都是愉悦入目的有力的字。
我想象着村上春树这本不为谁而写的书,就如同我此刻不为谁而练的字。恍惚间,我仿佛透过自己看见了偶像,也期待终有一日偶像会透过我看见别样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