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问题行为的第四个阶段:复仇

问题行为的第四个阶段:复仇

作者: 白明丽 | 来源:发表于2024-04-09 22:50 被阅读0次

哲人:问题行为的第四个阶段就是“复仇”阶段。

青年:复仇?

哲人:下定决心挑起了权力争斗却并未成功,既没有取得胜利也没有获得特权地位,没能得到对方的回应,败兴而退。像这样战败的人一旦退下阵去就会策划“复仇”。

青年:向谁复仇?复什么仇?

哲人:向没有认可这个无可替代的“我”的人复仇,向不爱“我”的人复仇,进行爱的复仇。

青年:爱的复仇?

哲人:请你想一下,称赞的要求、引起关注以及权力争斗,这些都是“希望更加尊重我”的渴望爱的心情的体现。但是,当发现这种爱的欲望无法实现的时候,人就会转而寻求“憎恶”。

青年:为什么?寻求憎恶的目的是什么呢?

哲人:已经知道对方不会爱我,既然如此,那就索性憎恶我吧,在憎恶的感情中关注我。就是这么一种心理。

青年:……他们的愿望就是被憎恶吗?

哲人:是的。比如那些在第三阶段反抗父母或老师,发起“权力争斗”的孩子们,他们有可能成为班级中了不起的英雄,挑战权威、挑战大人的勇气受到同学称赞。

但是,进入“复仇”阶段的孩子们不会受到任何人的称赞。父母或老师自不必说,甚至也会被同学憎恶、害怕,进而渐渐陷入孤立之境。即使如此,他们依然想要通过“被憎恶”这一点与大家建立联系。

青年:既然如此,依旧采取无视态度就可以了!只要切断憎恶这个切入点就可以了!对,如此一来,“复仇”也就不会成立。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想一些更加正经的做法,没错吧?

哲人:按道理来讲也许如此。但是,实际上要容忍他们的行为会很难吧。

青年:为什么?您是说我没有那种耐性?

哲人:例如,处于“权力争斗”阶段的孩子们是堂堂正正地进行挑战,即使夹杂着粗话的挑战,也是伴随着他们认为的正义的直接行为。正因为如此,有时还会被同学视为英雄。如果是这样的挑战,还有可能冷静处理。

另一方面,进入复仇阶段的孩子们并不选择正面作战。他们的目标不是“坏事”,而是反复做“对方讨厌的事”。

以上内容摘录自《幸福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问题行为的第四个阶段:复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ca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