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美好品质。古往今来,“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在现代社会,诚信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第二张名片,人无信不立,民无信不富,国无信不强。
一、诚信是立身之本。
1、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论语》
2、释义
孔子说:“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凭借什么行走呢?”
3、注释
輗(ní):牛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朱子集注》称“大车,谓平地任载之车。辕端横木, 缚轭以驾牛者。”
軏(yuè):马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朱子集注》称“小车,谓田车、兵车、乘车。辕端上曲,钩衡以驾马者。”
4、评析
《说文解字》里说,“直言曰信”。俗话说言由心声,“人言为信”,“言而有信”,可见,人的言论一定要诚实、真实、诚信,绝对不能欺人自欺。《朱子集注》称“车无輗軏,则不可以行,人而无信,亦犹是也。”诚哉斯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法宝,人唯有坚守诚信之美德,才能安身立命,才能走得长久。
从古至今,多少关于诚信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曾子杀彘”的故事依然警示着我们教育孩子必须坚持诚信第一的原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唯有父母信守承诺,言传身教,才能教育出诚实守信的好孩子,你给孩子以诚信,孩子还你以未来,毕竟,好孩子才是祖国的美好未来。季布“一诺千金”,“黄金千斤,不如季布一诺”;韩信一饭千金,既传递感恩之情,又成就诚信之名。他们谱写了诚信的传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信守承诺,支撑起中华民族诚信的大厦。
如今,多少诚信之人美名远扬,提升品格,助力成长。河北保定80后大学毕业生刘洪安自主创业开早点摊,自备“验油勺”炸“良心油条”,他深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安全用油,杜绝复炸”,让人放心。虽然价格高出不少,客流却不降反增,“刘家豆腐脑”的生意也做得“火爆”,财源滚滚来。良心油条哥让那些使用“地沟油”、“回锅油”的人汗颜。支持诚信经营,少一些“熬皮匠”,少一些“毒豆芽”,让“舌尖上的中国”原汁原味,让“大肠里的中国”干干净净!“诚信鸡蛋哥”——郑州商户任庆河,店拆了但是人没跑,连续几个月在原店址兑换鸡蛋,他用自己的良知和信誉扛起了诚信的大旗。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诚实守信之举照亮了人心。油条哥卖的是良心,赢的是真心!鸡蛋哥坚守的是诚信,温暖的是人心!希望大家都向“油条哥”“鸡蛋哥”们学习,用自身的行动来传递正能量,还美丽中国以“碧水蓝天”。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个人无信不立的观念,诚以修身,信以明德,诚信中国的建设,要求每一个公民都将诚信作为言语行动的基本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诚居心,必然守信,“言忠信,行笃敬”,那么,类似“彭宇案”“小悦悦案”“女子二次遭碾压案”等,才会淡出我们的视野,社会风气才会真正好起来。人人有底线,事事讲诚信,乘车不霸座,倒地有人扶,货运不超载,贷款讲信用,经营求信誉,社会完善征信系统,真正构建起和谐的社会信用体系。
二、诚信是交友之道。
1、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注释
三省:省(音xing三声),意思是:检查,察看,反省。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本文中指每日多次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释义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讲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4、评析
孔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诚然,朋友关系的长久,需要双方共同呵护,相互理解和敬重。言忠信,行笃敬,才能拥有真正的朋友。对于朋友要“忠告而善道之”,也就是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不可则止,毋自辱焉”人各有志,不能勉强。范蠡在和文种帮助越王夺得江山后,劝文种离开,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自古患难易共,富贵难同。”但文种不听忠劝最终被越王杀害,呜呼哀哉!范蠡对文种可谓仁至义尽,没有辜负朋友之间的信任,虽然没能挽回朋友性命,但其情天地可鉴。
《陈太丘与友期》的故事流传千古,为人津津乐道,文章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朋友之间要互相体谅和尊重,而不是相互攻讦。。元方说:“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好一个陈元方,小小年纪竟然深谙交友之道,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令人惊叹。
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已难求。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与瞿秋白相交后,发出由衷的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何等的友情,何等的心胸!我们知道,好的朋友,可以点缀你的生命,让你品味情感的丰富层次,让你看到生活的斑斓色彩,让你拥有人生的真正价值。
《韩非子》有言:“巧诈不如拙诚。”“现代人好像喜欢运用巧诈,其实,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古今相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诚实守信正是交友的重要原则之一。“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地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他们,就是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信义兄弟,亲人接力,温暖人心,他们是把农民工当作自己的兄弟和朋友,他们用诚信诠释了亲情和友情的真正含义,从而感动了中国。
三、诚信是为政之要。
1、原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
2、释义
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备足粮食,充足军备,百姓就会信任政府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充足的食物。自古以来人都会死,但如果没有百姓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
3、评析: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见,诚信乃为政之要。粮食、军备、诚信是治国安邦的重要条件,诚信是根本,绝对不能丢弃。失去诚信,就会礼崩乐坏,人心背向,国将不国。无论什么样的人,如果没有信用,就不会立足于世;不管哪一个政府,如果失去百姓的信任,就不会长治久安。为政以德,取信于民,民富国强。
《管子·牧民》有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心向背决定国家的兴衰,顺民心的前提就是取信于民,也就是说对人民讲诚信,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哪怕欺骗别人一次就会失去别人永久的信任,终将一事无成;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教训警示统治者诚信是治国安邦的法宝,失去诚信就会导致身死国灭。商鞅立木为信,变法得以顺利开展,秦国开始崛起,称霸诸侯。以诚信为本,才会民富国强。
如果人人讲诚信,老人倒地就会有人“见危施救”,就不会出现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尴尬境地,国民道德就不会滑坡;如果企业讲诚信,毒疫苗就不会危及人民的身体健康,人民就不会生活在极度的恐慌当中,而是对社会公信力深信不疑;如果国家讲诚信,法律健全,道德自觉,人民信赖,上下同心,民富国强,共同谱写文明和谐的新篇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奋斗。
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做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国家政府应该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只有获得人民的高度信赖,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真扶贫,扶真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习主席庄严承诺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实现脱贫目标,他的“一诺千金”,难道不是在践行诚信乃治国之本,为政之要的核心价值观吗?
个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旺、政府无信不威、国家无信不强的观念,使现代诚信意识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自觉自律的行为规范。在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上,我们上下一心,携手同行,点亮经典,让诚信之花开遍神州大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