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级,身边总有一群叽叽喳喳的娃娃,前一分钟还一个个赖在你身上要抱抱。等我扭过头,闭上眼睛数30个数,再一回头,他们突然全不见了!四周静悄悄的,这种感觉真奇妙。
这不是巫婆的魔法,是我们在玩捉迷藏。这个游戏玩了一个多月下来,孩子们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同一个游戏也慢慢升级,从单纯的“躲猫猫”,变成更有意识的“阵地战”;从个体的“想赢怕输”,变成群体的相互打气、协同作战。
试着回顾一下这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部分孩子(小山、禾禾、阳阳)总躲在跟前不远的地方,趁我一个不注意,第一时间冲到家;另一部分孩子(嘉嘉、彬彬、菜菜、果果)则躲得很严实,找半天也不出来。睿睿在这个时候特别警觉投入,奔跑也很果断迅速;小雨会有些犹豫,嫌自己藏身的地方不够好,要求我再数30个数。
第二阶段:随着对环境探索的加深,孩子们会事先想好藏身之所,或是规划好移动路线。他们躲藏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我很难发现。腾腾、禾禾、阳阳这些勇猛的孩子比较沉不住气,往往最先被我“引蛇出洞”,期间果果和上上有过好几次一路冲回家,特别有成就感。慢慢的,妞妞、默默、嘉嘉、卯卯这拨平时比较安静的孩子开始努力寻找机会冲回家,常常被他们在不经意间攻占了我的老巢。这时候,果果和上上开始跑得更远了,除开游戏,会去关注环境中吸引他们的一些东西,捡一些树枝呀果子的。不过,每次一听到孩子们欢呼 “yeah”(表示有人回来了),他们都会第一时间跑回来。
第三阶段: 孩子们开始琢磨如何“打配合”。“捉迷藏”的游戏规则是我找到一个孩子时,要喊出他的名字。于是他们开始各种换装和伪装,比如交换帽子和衣服之类的。有孩子提议说:“我们同时冲出来,老师来不及喊所有孩子的名字,我们就获胜了!”我啥也还没说,孩子们就自己否决了这个主意,腾腾说:“那样就不好玩了!”彬彬想出来的新招是在远处跑动或是发出声音,把我吸引过去找,然后让近处的孩子及时冲到终点。这样“成功”了两次之后,他还兴奋地总结:“是我们用牺牲换取了胜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