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1】
刚刷网页,一个“隐形贫困人口”的词赫然跳进眼帘,隐形贫困人口?为什么是“隐形”的?我只知道“贫困人口”这个词呀!
带着好奇点进网页内容浏览,才知道原来“隐形贫困人口”指的是有些人每天看起来有吃有喝有玩,但实际上非常穷。
这我就不理解了?既然“有吃有喝有玩”,那么肯定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为什么“实际上非常穷”呢?
原来,这些人表面上看起来,花钱大手大脚,吃的喝的都是上档次的东西,展示在朋友圈里的更是各种高大上,感觉要闪瞎别人的眼。
实际上的情况却是,为了维持这种高消费,暗地里各种信用卡拆借,风光不了几天,就得抱着钱包等着老板发下个月的工资,要不然只能喝西北风。
有人总结“隐形贫困人口”的特征就是,赚得不少,花得更多,消费有逼格,存款没几毛。换句话说,就是为了面子,把自己挣得钱全都霍霍了,即使心疼却在所不惜。
我只想对这种人说,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你是未成年还是脑子有毛病?
【2】
前几日,我妈给我打电话,说我小姨想来借钱,给她儿子就是我表弟买房,我当时就说,表弟这几年不是挣了不少钱了吗?买个几十万的房还要借钱?
表弟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找了份工作,朋友圈里经常发各种美食,每次看到我都要狠狠地咽一下口水,因为看上去真的很好吃。
除了美食,表弟还喜欢旅游,一到周末他的朋友圈定位肯定不是在上海,苏州、杭州这些上海周边城市的景点基本都已经在他的朋友圈出现过。
每一次看到表弟的朋友圈,我都忍着一颗羡慕妒忌恨的心,愤愤地给他点个赞,顺手评论一句:“好羡慕你的生活!”
所以,在我的认知范围内,表弟能够过上这样光鲜体面的生活,月薪最低也得在两万到三万吧,一年怎么着都能挣个二三十万人民币。
相对于我们这小县城一套几十万的房子,那就是表弟两三年的积蓄而已,怎么还需要到处借钱呢?我是有点儿想不通。
我妈听我说表弟挣了不少钱,立马鄙夷地说:“你是看他朋友圈才觉得他有钱是吧?你小姨说了,其实他每个月才八千多块工资,月月光不说,还要你小姨贴补他呢。”
“啊?那他工资不高,怎么敢消费那么高呢?不知道节省点吗?不知道攒钱买房娶媳妇吗?”我忍不住跟我妈吐槽。
“呵呵,这些孩子只知道花钱爽快,哪里管得住自己的手啊?等到真的需要钱的时候,就傻眼了不是?”我妈说话也是不留情面。
我表弟这样的“有一千花一万”的主儿不就是标准的“隐形贫困人口”吗?他们根本就没有认真评估自己的挣钱能力,只想着花钱爽快了!
【3】
看各种评论调侃自己不是“隐形贫困人口”而是“真贫困人口”,还有那些连连说“扎心了!”的网友,大部分都是刚入社会的年轻人。
他们因为没有养家糊口的负担,挣了钱就想着满足自己的欲望,想吃啥就吃,想买啥就买,根本就没有未雨绸缪的打算。
但是,不要为他们担心,现实分分钟教会他们做人,就比如我表弟这样,想买房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工作了几年居然一分存款都没有,还连累得父母到处借钱。
我把表弟的窘境告诉另一个表妹,她今年三十岁了,刚结了婚生了个儿子,表妹哈哈大笑说:“隐形贫困人口?表弟必须是标准的呀!因为我以前也这样呀!”
表妹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了,前几年表妹刚工作的时候,每个月工资才四千多块钱,她就敢买一套两千多的化妆品,一件一千多的呢大衣。
每个月工资到手十天不到,必定花得一分不剩,然后厚着脸皮回家找父母要钱,气得她爸妈恨不得打她一顿,让她长记性。
后来,表妹开始谈起了恋爱,妹夫家境不错,也舍得给表妹花钱,表妹却渐渐地不肯花钱了,她说她要为将来的日子早做打算。
等到表妹结婚后,更是过起了精打细算的日子,不是说她不花钱了,而是她明白了,该花的钱肯定要花,而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乱花。
抱着儿子又啃又亲的表妹,在视频里跟我说:“姐,我算是明白了,其实这些隐形贫困人口都是因为他们没有压力,等他们再过几年就会明白了!”
表妹说得没错,说到底这些年轻人敢这么花钱,还是因为他们没有真实地体会到生存的压力,等到他们面对买房结婚、生孩子养孩子这些事情的时候,不得不学会面对现实。
【4】
从“隐形贫困人口”引申到“隐形贫困化妆”、“隐形贫困健身”、“隐形贫困恋爱”等等,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花了超过你挣钱能力的钱。
年轻人,你知不知道有句话叫,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换句话说,你有多大的嘴,就吃多少饭,不要把自己噎着,那样上不来气的感觉很难受的。
贫困不可怕,只要认真努力赚钱,终究会脱掉“贫困”的帽子,但是千万不要做“隐形贫困人口”,因为光要“面子”不要“里子”的日子,真的不好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