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飘香瓜田每天写1000字中华文学
你对孩子进行过「死亡教育」吗?

你对孩子进行过「死亡教育」吗?

作者: 静静修炼手册 | 来源:发表于2023-08-18 14:03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关于生与死的话题

有人不提死亡。

有人谈死色变。

有人直到临死之际才敢直视这个沉重话题。

究其原因,无外乎我们对死亡本身的恐惧。

对死亡的害怕,让人们对其避之唯恐不及。

可是,这样的掩耳盗铃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前两天看过一则视频:画面中的小男孩看上去7、8岁了,可在和家人玩捉迷藏的过程中竟然爬出窗户,双脚站立在高13楼的窗外…

我作为“旁观者”,被吓得一身冷汗。

这么大的孩子安全意识如此薄弱吗?

没有不小心掉下去会死亡的认知吗?

如果知道了,他还能如此淡定自若?

和孩子主动谈生死

我们家橙子哥哥和柚子弟弟一个4岁一个2岁半,已经能很好的认识死亡。

他们人生的第一堂课是关于危险的教育。

很小很小时,当弟弟初中牛犊不怕虎用头往床下冲时,我会故作惊吓啊的一声,“嘣…疼…危险”,我大叫。

弟弟不明所以,但他停下了动作。

后面,只见他下床开始小心翼翼。

有次他在往床上爬的时候我故意松手,他跌倒在地,哇哇大哭,我再次情景演绎,“嘣,疼,好危险…”

这次,他似乎有点理解,我哄好他,继续进行关于一些危险行为的教育。

“车车来了,危险…”

“窗户外面,危险…”

只要有机会,我就会不停重复。

彼时,我并没有提及死亡。因为,“死”这个词对现在的他们来说太抽象了。

但是,危险一词他们有自己的认知了,它是和疼,和血,和医院挂钩的。

于是,你会看见一个1岁多和一个3岁的小朋友,看到车车主动告知大人危险,要避让。

随着他俩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引入死亡的话题。

前不久刚对他们进行了一场送别三条小鱼的生命教育。

他们知道小鱼已经死了。再也不会游泳了。

我给他们创造了一个童话,我告诉他俩,他们给鱼“造”了一个墓碑,里面有床,小鱼在睡觉,鱼偷偷告诉妈妈下辈子要和两个宝贝当好朋友。

有个这样的场景,我问4岁的哥哥,如果有下辈子,希望三条小鱼变成什么?

橙子哥哥说“当个死人”。

我惊诧的同时,领悟到这时的他已经对生和死有了自己的认知。

因为鱼死了,所以才是“死人”。

我继续引导,“死人会讲话吗?”

“不会。”

那么,“活人会说话吗?”

“会。”

“那希望鱼当活人还是死人?”

“活人。”

不知道队友和公婆对于我的教育方式赞不赞同?

我知道的是,生和死是任何人避不开的话题。

既然没法躲避,我希望他们在有意识时就能有所了解,有正确的认知。

毕竟,明天和意外,没人知道谁会先来。

这不,如今,他俩对于死亡的认知要远超同龄儿童,甚至比他们大的小朋友。

当我们走在二楼的桥上时,橙子哥哥和柚子弟弟会说危险,要我们抱小心点,他们怕。

问他们为什么害怕?

异口同声,掉下去就没有了,变成蝴蝶飞走了。

那天看完视频后,我突然打开窗户,一个个把他俩抱身上问,“宝贝,当妈妈不在身边时,能不能把头伸出窗外?这样危不危险?”

他们意料之中的答案让我放下了心。

如今,哪怕奶奶有所疏忽,他们自身对于危险有自己的“深刻”认知,对于死亡也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暂时足够了。

对孩子进行的死亡教育,让我安心“放手”。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有人认为,“好死不如赖活。”

也有人认为,“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

生活中有这样那样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人这一辈子,说短暂也短暂,说漫长也漫长。

如果你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为了目标执着奋斗,一生一晃而过。

如果你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浑浑噩噩苟活一世,这样的一生,何其漫长?!

痛苦的活,不如痛快的死。

当你身边的亲人,朋友都已离开人世,当你没有任何牵挂,死有何惧?

哪怕正当壮年,为了正义而牺牲,死亦如何?

死,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

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是,思考清楚自己为什么而活着?

愿我们百年之后,都能说出一句,此生无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对孩子进行过「死亡教育」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xd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