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每天写1000字想法
就“五分钟”,尝试作出改变吧

就“五分钟”,尝试作出改变吧

作者: 三木两火 | 来源:发表于2018-10-24 10:30 被阅读17次

改变总是个永不退色的话题。一个人不论取得何种成就,总会对自身有一个或者几个不满意的地方,想要作出改变。尤其是在这个节奏快、压力大、诱惑多的现代社会,能够认识不足、作出改变、不断提升,几乎应该是一个上进的现代人的必备技能。

然而,改变并非易事,不然怎会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知易行难”、“懂得许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种种说法。而且,不管是哪种语言,总会有类似意思的表达,可见改变之难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话题。

既然改变是一个“刚需”,却又如此之难,那么自然会有林林总总、各色各样的人和书企图来解释和推动改变的发生。从卡耐基、奥格·曼狄诺、拿破仑·希尔时代的自助类书籍,到当今认知科学、进化心理学飞速发展的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等等,还有一些邪门歪道、打着心理学幌子干着坑蒙拐骗勾当的诸如“吸引力法则”“人际关系大法”之流。总之,这个世界不缺的就是“凑热闹”。

然而,不管哪一类书籍和疗法,谈到个人改变的时候,多数会提到一个小技巧,我给起了个名字叫“五分钟效应”。(五分钟是个泛指,也有十分钟、一分钟等说法,甚至可以是次数,比如做一个俯卧撑。)也就是利用五分钟这个时间很短的优势“欺骗”大脑——短到让自己的大脑觉得这个根本不是一个威胁于是就不会采取任何防御措施——达成某种目的的效果。

我们可以把”五分钟“法则,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点一滴中改变。

第一种应用场景,就是做成某事。

也就是说,当你面对一件必须做却又不愿做的事情的时候(比比皆是),不妨给自己设置一个极短的时间开始付诸行动,告诉自己就做一小会,便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瞬变》中提到的——缩小改变幅度。其中举了一个”五分钟房间拯救行动“的例子,即计时五分钟,走到最脏乱的房间,开始收拾,时间一到就停止。同样,《微习惯》中提到的,每天至少做一个俯卧撑,每天至少写30个字,也是类似做法。

这类举措的底层原理就是,为了“欺骗”我们“好逸恶劳”的大脑(这是数万年进化给我们留下的保护机制),对一件应该做而又不想做的事情(你肯定有那种手上一堆工作,却放不下手机游戏的经历),我们可以给大脑“承诺”:就开始做一小会,时间一到就停下,非常容易办到。开始是最难的一步,一旦开始行动,大脑就会为你的行动找一个更好的理由,之前的巨大阻力就荡然无存。(万事开头难)

刚才的“五分钟房间拯救行动”,《瞬变》中讲到,很多参与者发现,一旦开始,根本停不下来。同样,你做了一个俯卧撑,就会想,做都做了,多做几个又何妨。

第二种应用场景,恰恰相反,就是拒绝某事。

比如,一心想减肥的你看到冰激凌,心中升起原始的欲望与冲动,按捺不住想来一口(激动的心,颤抖的手)。这时候一定要先按下暂停键,告诉自己,先忍一下,就五分钟,之后若还想吃再买。这时候最好还能找点别的事情做(或者想象一下曼妙的身材、各种各样的能穿的下的好看的衣服),转移一下注意力(著名的小孩子棉花糖实验),那么过会你会发现,想吃冰激凌的欲望并非那么难克服了(或许已经忘了)。

这种原理,《自控力》中解释说,如果几分钟之后再行动,大脑就会把它想象成为一个未来的目标而不是即时满足感(未来的你不是现在的你),这样一来,诱惑力就没有那么大了。(有科学实验验证)

第三种应用场景,是分块,先完成一个小目标。

实际行动中,把一个大目标(望而生畏)分成以五分钟(或十分钟)为单位的几个小目标(容易多了),告诉自己(自己骗自己),当下我所需要完成的就只是这个五分钟的小块而已(小菜一碟,先挣他一个亿)。

孩子在阅读一篇长文或者书写很多字的时候(产生了畏难情绪),我会采用这种方法告诉他,你可以分成几部分,每次就只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即可。这样可以减轻心理负担。

这就类似于,鸡汤文中常用的马拉松冠军日本选手山田本一的故事。

他说:“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常常把我的目标定在40公里以外终点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这个做法的妙处在于,即使你知道它的原理,明白其中的欺骗性,但使用起来依然可以有很好的效果。它可以让你的注意力集中到的“小打小闹”上,于是对困难也就不那么在意了。

于是,在写文章的时候,我经常告诉自己,我当前只需要写好第一部分。。。(然后深呼吸-_-||)

第四种应用场景,是缓冲。

孩子在看电视或者玩游戏的时候,如果你跟他说,时间到了,别看了。那么,他会极不情愿,很难立即停下来,即使强迫停止,也是眼含泪水,仿佛受了极大委屈。但如果你跟他说,再看五分钟,五分钟之后停止。这短短的五分钟(本也无关紧要),就会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营造一种还没有结束、还可以再玩会的“错觉”,同时心里有了一个结束的时间概念,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五分钟后起床,五分钟后开始写作业,五分钟后练琴,等等等等)。

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习惯一旦养成,改变何其之难。各类心理学家从各个角度用各种实验提出了各式方法,或多或少的起到了一些效果。然而,在我看来,“改变”首先要做的,就是你要有改变和上进的决心,也就是要有改变的“动机”,否则说得再多,都是空谈。

相关文章

  • 就“五分钟”,尝试作出改变吧

    改变总是个永不退色的话题。一个人不论取得何种成就,总会对自身有一个或者几个不满意的地方,想要作出改变。尤其是在这个...

  • 无力改变的事实,就尝试接受吧

    (301) 往回走的路上,尽管很不舍,但心情好像轻松了许多,已经可以面对以前和佳慧经常待过的地方,不再躲避了。 距...

  • 喜欢就尝试吧

    很喜欢素描里玻璃质感的东西,觉得那些大师们画的玻璃杯、玻璃瓶等等玻璃器皿,特别真实漂亮。这两天,我这个零基...

  • 作出改变

    女人和男人不同,她们的成功和幸福主要取决于她们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与丈夫和孩子的关系。她们所做的事情中,大部分都是在...

  • 苦于自卑的人,现在就尝试改变自己吧

    听说你很自卑?什么时候的事,是昨天,还是准备明天?好像都没必要是吧,并没有什么事情或东西要求我们这样,自卑不是个必...

  • 【心理咨询】《助人技巧:探索、洞察與行動的催化》读书笔记(6)第

    行为改变阶段的 步骤示例 (1)此时作出改变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你以前尝试过怎样做呢? 你有些什么想法呢? 这...

  • 如何作出改变

    之前我们有过一个关于大象与骑象人的比喻:大象就像是我们的情感,骑象人就像是我们的理智。而通常我们所说的改变,就是骑...

  • 痛苦就改变吧!

    杨老师说,越分享收获越多。我同意这个说法,内心也渴望去分享,同时又有个声音提醒我,你写的不好,不应该分享。这段时...

  • 长期改变的关键不靠意志,而是培养稳定的行为模式

    显然个人意志确实可以帮我们作出一些短期的改变,但是如果我们想作出长期的改变,个人意志的作用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很少...

  • 无奈

    无法改变就放弃吧,既然多说无益 无法改变就死心吧,既然一厢情愿 无法改变就终止吧,既然回头无岸 无法改变就接受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就“五分钟”,尝试作出改变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jt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