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
读《杨绛传》下

读《杨绛传》下

作者: 湖心月另一专栏 | 来源:发表于2018-12-19 07:31 被阅读83次

一九六九年林彪的“一号通令”成了驱赶人们离开城市的最后通牒。

钱钟书马上虚岁六十了,夫妻俩相约,到时候一起吃面作为祝贺。相爱的人,知道生活再苦,也需要一点点浪漫,一点点不同,一点点仪式感。

然而,钱钟书告诉她,这个月十一日,自己就得第一批被下到五七干校。学部五七干校的地点在河南罗山县。这次下放是“连锅端”:含有拔宅下放、一去不复返的意思。在分离孤苦的日子里,钱钟书得空就写信给杨绛,三言两语,断断续续,白天黑夜都会写。语言和文字是情感的链接,停止交流不是内敛,而是断了链接。钱先生与杨先生身不在一处,内心却永远有能量交融。又有多少夫妻人在一处,内心却从来互不了解。

年轻人郑土生被打成了子乌虚有的“五一六”反革命集团一员,他想到了自杀,想起借过杨绛先生75元钱,他把存折和现金塞进杨先生抽屉,准备坦然离开人世。

杨绛非常敏感,立刻闪进了郑土生的办公室,把这个小包和一张纸条放到了同事桌上:“来日方长,要保重身体;要耐心、冷静、坚强。这些钱我不需要,你自己买些生活必需品吧!”郑土生活下来,后来成了研究莎士比亚的专家。

还有一位年轻人冀元璋,曾经批斗过杨绛,这时也陷入同样困境。他家境困难,妻子务农,父亲卧病。全靠他寄回工资度日,这次他一被抓,全家陷入绝境。杨绛每月拿出自己工资寄回他家,并且鼓励他坚持原则,不向邪恶势力低头。

还有长期患病,家境困难的同事侯志明,杨绛送药寄钱,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居然从未中止。

自己身陷绝境,还能温暖他人,伸出援手。施恩从不望报,视钱财如粪土。

杨绛先生,既有菩萨心肠,又有金刚硬骨。她的所作所为,获得了所里年轻人的敬重。

她保护了那么多年轻人,却未能呵护住自己的女婿王德一,他被定为“五一六”的组织者,被围剿,逼他交出名单来。他告诉杨绛:妈妈,我不愿说谎,也不能捏造名单害人。

工宣队怒不可遏,一天三次批斗他,在杨绛下放干校前夕,他含冤自杀。多年后,杨先生提到这件事,不动声色,巨大的留白,巨大的悲恸。伤心至极,反而会无语。

文革将中华大地变成了人间炼狱,同学吴晗,袁震自杀,妹妹杨必被反复威逼,急性心衰去世。

到了息县干校,看见钱钟书脸上都长了脓疽。他们各在各所,每十天才允许见一次面。

后来,杨绛被分配菜田窝棚看守,她就每天看书写作,给丈夫写信。钱先生担任通信员,就借故每天取信,送信。老夫妻如同情人一般,每天得以田边相会了。一只娃娃狗名叫小趋,每天与她分享食物,共同等待她的心上人。

在干校待过的人,都觉得不堪回首。可是杨先生的《干校六记》,却写得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在最坎坷的经历里找出甘美来,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与她同下干校的同事张佩芬,回忆与杨绛先生的联床之谊:杨先生谦和无争,善之下。另一项本领叫“善利万物”,每晚她聊起家人往事,娓娓道来,如水润喉,如泉清心。同事分给她的巧克力,她从不推辞,但都留着次日与钱先生共享。

一颗温柔体谅的心,能让相处的人如沐春风。能令人间地狱,也保留着丝丝温暖。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在干校到底要呆多久呢?有一天,杨绛指着窝棚问钱先生:“给咱俩一个棚,能行吗?”钱先生认真思索了一下,说:“没有书。”对爱书之人来说,无论什么都可以舍弃,但是没有书,实在痛苦。

杨先生又问:“如果时光倒流,你后悔留下来吗?”钱钟书说:我还是照老样。

钱先生无论做什么选择,事后从不游离反复。人生面临所有的决择,都需要定,静,慧。一颗心定,就能安静,就生智慧。

1976年,就在我两岁那一年,十年内乱终于结束。1977年上半年,夫妻二人结束流亡生涯,迁居到三里河国务院宿舍,新居宽畅而明亮。 一九七八年,钱先生巨著《管锥篇》出版,而杨绛创作了大量散文,小说,迈上了又一个著译巅峰。《堂吉诃德》问世,西班牙国王亲自向杨绛颁奖。

她的散文有淡淡忧愁,同时也有史料价值,《将饮茶》《干校六记》,都在此时出版,《浮生六记》里面,有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干校六记》里,则有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事,误传记妄。

经历过腥风血雨,杨绛却以含蓄超脱的心态白描,体现了她的美学追求。她的《记钱钟书与围城》,则是她的代表作之一。钱先生痴气盎然,情钟于书,写《管锥篇》的他,好学深思,写《槐聚诗存》,忧世伤生,写《围城》,则痴气旺盛。

一个人内心丰富,性格多侧面,从笔下一一流露,从这面到那面,象七匹狼的广告词,而杨绛与钱钟书,他们了解对方,真心钟爱对方的每一面。

杨绛不欲喝那孟婆茶,却希望与钟书拥有一件隐身衣。希望象露珠隐于海水,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她鼓励年轻人学习外语,说:““多会一门外语,好比多一把金钥匙,每一把金钥匙都可以打开一座城。城里有许多好看好玩的东西,好像一个大游乐园。”

他们的家非常简朴,没有任何豪华装饰,却有并排五个书架,坐拥书城。

在钱家客厅里,听两位老人清言妙语,谈笑风生,是一大享受。洞察世情又超然物外,语惊四座,如咳珠唾玉。

杨绛的言行举止,都有传统文化熏陶,客人上门,她倒出两杯茶来,会托着茶盘却行离开,对年轻后辈,一样谦恭有礼。《围城》声名鹊起,拜访者络绎不绝,夫妇俩不得不闭门谢客。钱接电话,对女士说:“假如你觉得鸡蛋好吃,何必非要见那下蛋的母鸡?”

朋友看我的手机,见到n多条不读短信与群发消息,觉得吃惊。是呀!除了少数我重视的人,我重视的群。我也会拒绝和屏蔽太多我不关心的东西。无聊的饭局,尽量拒绝。当身边都是喜欢的朋友,聚会都是有情的聚会,阅读都是喜欢的文字,入耳都是令人心怡的音乐和令人有收获的语言。我们身处其间,就会幸福许多。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钱杨夫妇不为世俗应酬捆绑,读书著说,自得其乐。杨绛学习书法,师从丈夫。钱先生要求她必须每天交作业,自己认真评分。好的打圈,差的打杠,杨先生很重视钱的批示,一心想多挣几个红圈儿。一来二去的互动中,两人感情越密,信任越深。

两人一起做大雁功健身,踩15分钟健身车,再散步二十分钟。相伴相携,颐养天年。

九四年开始,钱先生患上膀胱癌,右肾也坏死。杨绛五十多天不离左右,日夜服侍。别人对她回家休息,让人替换。她只说了一句:“钟书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这次,钱先生一病四年,终于离去。而女儿钱瑗,也在两年前因肺癌病故。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二十日,钱先生在病床上度过了他最后一个生日。他留下了最后一句话:“好好活。”遗愿一切从简。

葬礼上,并未人山人海,络绎不绝,只有二十来个人。他们谢绝了隆重丧事,甚至谢绝了挽联,鲜花。

钟书去世后,杨绛并未沉缅痛苦,以泪洗面。而是自称钱办主任,留下来整理文献,打扫战场,将钱文稿一一整理出版。梦魂长逐漫漫絮,身骨终拼寸寸灰。钱钟书去世后,她整理出书稿笔记四十卷。

她照样闭门谢客,与书为伴。并将稿酬七十二万元,捐给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她九十二岁高龄,独伴青灯,写出了温暖的回忆录《我们仨》,她被人评说:瘦小的身躯里蕴藏着感动中国的力量。

2005年,她因病住院,又提笔写下《走在人生边上》。对生死,灵魂,进行了终极思考。

2011年,杨绛度过了她的百岁生日。2013一2014年,因有人拍卖他们的书信手稿,杨绛起诉维权,取得完胜。她铮铮铁骨,照样没有一丝软弱。

钱先生曾写给杨先生这样的赠语: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杨先生也写下纪念钱先生的诗:

与君结发为夫妻,

坎坷劳生相提携。

何意忽忽暂相聚,

岂已缘尽永别离。

为问何时再相见,

有谁能识此天机。

家中独我一人矣,

形影相吊心悲凄。

他们虽为夫妇,又是最知心的朋友,一生与诗书做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骨肉亲。

一百零三岁后,杨绛又出新作《洗澡之后》。

活着一日,她从未停止思考,停止信任与爱。抄写整理钱先生文字,是因为那从未停止的眷恋与爱。不断创作,至死方休,是因为心中激情,必须化为文字。

一生笔耕不缀,感情至真至醇,灵魂丰瞻华美,著作逐渐等身。身外之物视作浮云,一生唯爱两书:爱读书,爱钟书。

这一生有何遗憾呢?

相关文章

  • 读《杨绛传》下

    一九六九年林彪的“一号通令”成了驱赶人们离开城市的最后通牒。 钱钟书马上虚岁六十了,夫妻俩相约,到时候一起吃面作为...

  • 读后感||读《杨绛传》有感—性格与自幼经历密不可分

    这几天开始读《杨绛传》,读杨绛的父亲、母亲,以及杨绛自幼的诸多经历,不得不说,杨绛能如此大气如此优雅地活了一百多岁...

  • 围城内外 墨染人生

    ——我读《杨绛传》有感 今天一下午一晚上的时间读了林希美的《杨绛传》,顿感“你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

  • 杨绛先生取得个人巨大成就的原因

    在读完三本“杨绛传”——《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杨绛传(追思纪念版)》以后,...

  • 读《杨绛传》

    这是我第一次看关于杨绛的书籍。我相信不会是最后一次。 此前隐约晓得,她是钱钟书的妻子。声名远播的“最贤的妻,最才的...

  • 读《杨绛传》

    工作闲暇之余,断断续续读完了《杨绛传》。工作时总会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但是读到这本书时,心中的种种烦闷一扫而空,杨绛...

  • 读《杨绛传》

    期待已久的书,《杨绛传》。36万字的人物传记,记录了杨绛先生如何从新式教育下的闺阁小姐成长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 读《杨绛传》

    一本《杨绛传》断断续续看了许久,最近才看完。 2016年5月25日,杨绛去世。 我在空间发了一条动态,内容是英国诗...

  • 读《杨绛传》

    文/心怡2015 读完《杨绛传》内心满是安稳,沉甸甸的感动,整篇书里唯一萦绕的是钟书二字,"钟书"无不钟情于书籍,...

  • 读《杨绛传》

    对于杨绛先生,很多人的评价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么至高无上一个评价,我很好奇这是什么样一位女子(不要喷我,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杨绛传》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kd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