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在梁间呢喃86
一起成长才能更好成长
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最后的最后,渴望变成天使;歌谣的歌谣,藏着童话的影子。——《北京东路的日子》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说:对于生命而言,保持童心,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因为儿童的天性是至纯至清的,是明亮美好的。作为成人,应该谦逊的向儿童学习,在陪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
女儿语录1
一大早,女儿睡眼惺忪,嘴里嘟囔着:“上研究生”。
我:谁说哩啊?
女儿:奶奶教哩。
女儿已完全醒来。
我:那去哪儿上研究生啊?上北京吧?
女儿:上北京,不上研究生。
哈哈,我和老公忍俊不禁。接着开始穿衣服。
女儿:你喜欢,我喜欢,咱们大家都喜欢。(唱)
我:这是谁说的?
女儿:奶奶教哩。
我:奶奶还教啥了?
女儿:不生气,不熬煎,我的重担耶稣担。(唱)
好吧,常和信奉基督教的奶奶呆在一起的孩子。我喜欢!
写于2017年3月11日早
女儿语录2
一场大雨过后,好似秋姑娘回到夏姑娘这里串门来了,马路两旁的梧桐树在风中尽情的舞蹈,天空澄澈高远,朵朵白云悠闲的走来走去。
上午11点下班回家,孩子爷爷抱怨:“到广场,不下车,非得抱住,俩手捂住眼,嘴上说着害怕云彩。”我听了,会意的嘲正和佩琪玩耍的女儿笑了笑。
女儿害怕云彩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其实,我欣喜于女儿敏锐的观察力,一旦哪天天空格外蓝,云朵格外白,她就会感到害怕。
我不着急,慢慢引导,静心等待。
下午下班回家,接住女儿带她去一峰城市广场购物。
路上,女儿抬头望着天空说:“妈妈,我不害怕云彩。”
我:“嗯,云彩可漂亮了,为什么要害怕呢?”
女儿:“那是棉花糖。”
“棉花糖?”我疑惑。哦,棉花糖跟云彩很相像。我心中窃喜,我的小人儿联想挺丰富。
我:“那你吃吧!”
女儿:“我吃不住,太高了。那是云彩!”
我:“到底是棉花糖还是云彩?”
女儿:“嗯。。。。。。”
我:“你的意思是云彩长的像棉花糖,是吧?”
女儿:“嗯,云彩可漂亮了,云彩是棉花糖,俺不害怕嘛!”
哈哈,我可爱天真的女儿开启了自我安慰模式。
写于2017年5月23日晚
女儿语录3
今天,并未因儿童节而与往常有什么不同。因为没晚自习,吃过晚饭,骑车带女儿去市政广场玩。
可能女儿觉得太热,没玩多久,就说:“妈妈,咱回家吧!”“确定不玩了?”我以试探性的语气问她。“我想回家里哩。”女儿无比肯定的回答我。
走在回家的路上,女儿刻意的抬头看深邃的天空。
“妈妈,云彩回家了,回家睡觉了吧?”
哈哈,我的女儿又开始挂念云彩了。
“嗯,天黑了,云彩也回家了。”我一本正经的说。
“有月亮!”女儿像是看到了棒棒糖那么惊喜高兴。“月亮怎么不回家睡觉啊?”女儿扭头疑惑的看着我问。
我说:“月亮刚刚起床,她还不瞌睡呢。”
我抬头看月亮,清清亮亮的黄色,仿佛在朝我们点头微笑,只因我们对它的青睐。想起顾城的诗:星星打扮好了都在下山,月亮犹犹疑疑却不孤独。
进家,洗澡,上床。本想读今天从学生那儿借来的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女儿却拿着佩琪的书坐在我对面:“妈妈,读我哩书。”
呃,好吧!
“一天,佩琪和乔治……”我刚张嘴,女儿就开始插嘴了:“这个猪爸爸穿的什么鞋子?”
“这个小汽车是什么颜色的?”
“西瓜都碰到乔治的鼻子了。”
……
我的朗读不断的被打断,又接上,又打断,又接上。就这样,一本书,因女儿的不断发问,磕磕绊绊的总算读完了。
孩子,希望过了今天,你能让妈妈好好的为你读书。
写于2017年6月1日儿童节
因了女儿,我学会每天出门先抬头看一看,我把自己的眼睛留一些时间给这片美丽的天空,我用自己的心灵慢慢的欣赏这片净洁的天空。我发现当我凝视它时,它能让我浮躁的心慢慢停下来,能让我思考一些什么,似乎它能够一点点洗刷我心灵的污垢,能慢慢的一点点洗掉我功利虚伪的心。
周国平说:永葆童心,便是哲人。不期待成为哲人,只希望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让我慢慢找回童心。父母是孩子的成长楷模,反过来说孩子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期待我和我的孩子一起慢慢成长,一起成长才能更好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