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性,文明,文化,历史

人性,文明,文化,历史

作者: 渡迟薇 | 来源:发表于2025-10-01 20:00 被阅读0次

      在某些瞬间,历史总以戏剧性的姿态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正如巴黎圣母院火光中悄然晃动着“圆明园”的轮廓。同样的灾难,不同的文明,这很难不使人浮想联篇,并以追本溯源的方式来明确立场,即应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历史的碰撞。

      在我看来,历史并非凭空产生,它源于一个漫长的基奠过程,而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人性。详述:人性对秩序的追求构成了理性的逻辑与社会基本形态,而对美的向往,探索与创造欲构成了想象力。逻辑与想象力的结合促进了文字、符号与社会关系的出现,从而产生了文明。文明经历长时间的演化,为适应其多变性需求及秩序稳定性而产生不同的社会等级,军队,法治等。人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随之发展,于是文化开始繁荣。一个文明存在的时间越来越长,其文化的一体性与珍贵性也随之递增,体现在人的精神上的,是长期血脉传承而愈发牢固的民族意识与文化保护意识。然而这种正向意识竟在某些文明的某种人群中畸形地发展为对他国文化(或说其经济利益)的觊觎。这种负面情感促进了“火烧圆明园”等历史事件的发生。这套过程虽粗略且具有漏洞,但可以简单解释历史的根本成因。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各文明的文化形态和历史虽有不同,但大致形成过程和本质特征是基本一致的。所以从广义上讲:人类文明是一个共同体。那么上文中就单个文明而言的民族意识与文化保护意识,即可以上升为对人类文明共同体的责任意识与共情能力。这是大多数人类普遍具备的意识和能力,也是国际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精神的本质所在。而是否具有上述意识和能力及具有的程度,在某种意义上讲直接影响了我们看待文章开头所述历史事件的高度,这是微化在个体上的文明高度。

      历史承载文明,同时也桎梏文明。而将个体文明的伤痛寄于人类文明共同体之上,才是更具持久性、宽广性、超越性的文明意识。

相关文章

  • 关系

    经济看政治,政治看历史, 历史看哲学,哲学看人性, 人性看欲望,欲望看利益, 利益看道义,道义看文化, 文化看文明...

  • 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反思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读书写字的人很少;但其传统的美德和伟大的人性...

  • 文化与历史

    精彩推荐:樊教授讲农业、历史、文化、文明、传承,历史其实是时间遗留,文化、文明是在这遗留中得天应人后的保留。

  • 家庭道德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信仰。

    在道德文明发展历史中,皇权文化、鬼神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等,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

  • 手机摄影『日落黄河畔』

    古老的黄河文明与水车文化 历史的积淀,苍劲有力

  • 长篇小说《洗河》一部传统文化情怀书写的文学图书

    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向来是有情怀的,因为中国是文明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纵然当下步入工业文明时代,但悠久的古老文明文化...

  • 进步和退步

    人类的历史文明, 以科学物质的文明来讲是进步了, 以精神文化的文明来讲是退步了。

  • 历史之美

    历史之美,在于人文。我自己理解的历史教学就是:用故事讲人物,用人物讲历史,用历史讲文化,用文化讲人性。所以无论现代...

  • 【悖论】(13)

    纵观人类历史,文明演变的方向事实上是越来越偏离人性的实质。

  • 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道德价值与情感意蕴

    我国是个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我想这离不开我们的华夏文明之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性,文明,文化,历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tht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