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元元跟父母的关系一直不好,她认为父亲太强势和自私,他用他的价值观框定元元做任何事,只有他觉得对的事才被允许,而他根本不顾及别人感受。
元元和她父亲沟通过这事,她父亲还不以为然,面对她父亲的态度,元元心中特别愤怒。她受不了父母总是用一种让人喘不过气的爱来对待她。
现在元元都大学毕业了,她妈依然每天像盯着她上学一样,事无巨细的都要问,要叮嘱。并且还以老人,家长,父母这种身份自居。只要说到他们什么问题就给她抛出一句话,我还没吃着你喝着你的呢。
每每面对这样的场景,元元心里极不舒服,还必须让她接受,她觉得跟父母生活很痛苦,一直想逃离父母。

看到这,大家都会想,我不是这样奇葩的父母,也不会做这样让孩子不舒服的家长!可是,我们该怎样对待我们自己的孩子?
一,对待孩子,信任是第一位的。
家长对于孩子的控制都是源于恐惧和不信任。因为不了解孩子的思维模式和行动方法,所以无所适从,总是担心孩子。
每个孩子的天性都是美好的,我们要做的是去认识孩子、了解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信任孩子。
家长要做的干预不需要太多,只要在必要的时候加以指导即可,不能总是事无巨细地横加干涉。
一旦家长对孩子有充分的信任,孩子也能感受到这种信任感,就会更有自信、更容易向家长袒露心声。健康的家庭亲子关系也会就此形成。
二、家长应当给孩子足够的自由。
孩子天生是向往自由的,这种天性不应当被束缚。孩子的可能性是无限的,他们面对的世界无限宽广,一切皆有可能,家长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拥有足够的空间。
具体到家庭教育之中,给孩子自由意味着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权,倾听孩子的想法,多沟通、多协调,达成亲子双方的和谐。
三、我爱你,无论发生什么,我都爱你。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爱要表现出来,也要说出口来,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
一旦孩子感受到家长对待他(她)的态度是不爱,就会陷入失落,进而产生逆反。孩子是期待爱的,也是对家长充满爱的,这一点上需要互相契合起来。
四、和孩子相处,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大人是有很大差别的,如果家长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很容易地判定孩子的做法、说法、想法是“错误”的。
但是孩子不会理解你的想法,你也不知道孩子的真正想法,这二者之间就产生了盲点。和孩子换位思考,其实就是要把孩子当成孩子,从孩子自己出发,看他(她)眼中的世界,解决他(她)遇到的问题。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和孩子一起健康成长。
好家长不是天生的,需要不断学习、持续进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好家长,每个家长都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