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清静经》,也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读后有很多感悟,现取其一点,记录下来。这么一本内容丰富的道家养生炼术的经典,包含着许多宇宙大智慧甚至超脱宇宙理解范围的智慧,能从中收获到一点感悟,已经是欣喜至极。
在无数儒家经典中,也有起心动念之说,起心动念,才最终将你成就成什么样子的人。而清净之心,便是将你的起心动念都归于原始状态,没有贪嗔痴,没有怨憎会,没有对现实社会的妄念和欲望,没有顽固不化的执着。一个没有强求之心,没有争夺之心,没有欲望之心的人,会更能了解自己的本心,更能接近宇宙的本质,除去虚幻的妄想,除去不必要的贪求,便会置身于一种清净状态,明自本心,识自本性。
道家所说的清净状态,清净之心,在西方哲学的部分研究中,被称为零状态。西方哲学研究者称,当你处于零之中,灵感就会到来,而当你不在清净状态时,你所拥有的只是记忆、老旧的程式、信念、经历,以及那些阻碍你的资讯。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两种说法的本质意义是相近的,在你处于清净状态或者说零状态时,你的思维空间会被无限放大,你想要的想要思考的东西都会呼之欲出,而且你也会更了解自己的本性和本心,你能够拥有更多的灵感和思考,能够跳出习惯和思维模式的限定,去更高更远的地方俯视你的经历和过往以及信念,找到更真实的自己。
但这样来解释清净经所含的智慧肯定太过浅显。当你渐渐的回归清净,回归自然,明守本心,便会让自身的思维处于一种异于寻常的状态。在那种状态下发生的许多事情,都超出你正常可以理解的范围。
当然,有很多人曾经进入过一种类似清净状态之中。最简单的说法,可以将这种状态浅显的理解为空无,在空无环境下,就是允许一起新的可能自由的发生与流动。空无状态就像表意一样,将你的所有清除到一种原始的空无状态,就是去除旧生活框架的木马程序,就像清空电脑,才能下载新版软件,运转速度才能顺畅。比如有的人特别喜欢书法而且认真钻研,在某时某刻,他忘却了周边的一切事物,忘却了自己身处的地点、人事、思维、追求、记忆、信念,身心一体,只有写字这一件事,只有当下这一个作为。而这一段时间的长短不一,取得的成效却是寻常情况下的千百倍。
这种空无状态,换种说法就是前面所说的零状态了。当你在零状态的时候,你的大脑硬盘会自动消失,会变得无限广大,整个宇宙都在你的大脑里,所有的过去未来现在都在你的大脑里。整个宇宙就是无边无界的创造场,连自己都消融在其中,就像云端数据库有着无限大的运算控件,可以在无限可能的点上,决定最好的可能,从此就不再需要有限的硬盘了。
清静经中说,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还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从浅显的智慧表意来理解,可以勉强理解这种清净状态为当下状态。而人心所想的妄念贪欲,所有的欲望和幻想都会把我们带离当下。你总想达到清净明心的状态,可是你的所有欲望、思考、过去的记忆、未来的妄想,都会将你拉扯的远离这种状态。事实上如果将清净理解为当下状态的话,只有当下是真的,当下才具有力量,未来还没到,所以未来无法给你任何力量。过去的已经过去,过去也无法给你任何力量。
《名望,财富与野心》中有一段话,每个欲望都来自过去,每个欲望都被投射到未来,过去那个已经消失的,未来那个还尚未发生,两者都非实存。只有现在当下才是唯一的真实。当你想要某样东西时,它就已经把你带离了当下,让你一直错失眼前。
昨天也是曾经的未来,你也曾经做过关于它的白日梦,现在它就在那里。
而即便将清净状态理解为当下,你也可以收获到无数的智慧和能量。此生你要学习的课题,早在你生命的蓝图中就已经确立了,并已经存在于你的DNA之中。每个人的人生有正有负,加起来总是个零。这个零代表归零、无限、源头。人生的每一个体验都弥足珍贵,得到与失去、成功与失败、健康与疾病、富裕与贫穷、自由与囚禁、奋斗与享乐……两极你都体验到,这才是人生的圆满。而珍惜当下,努力守住本心,明心见性,可以让你离自己越来越近,离智慧越来越近,并能在越来越多的时候,达到你未曾想到、不在过去也不在未来的收获。
除此之外,你可以有什么方式,让大多数人可以享有最多的爱,学到更多的智慧,这就是大格局的人生蓝图。而你要做的,只是珍惜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