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搁置到背景,理解要通透些。首先说说《韶》与《武》。春秋时期,最有名的古典音乐有六种:一曰《云门》,为黄帝的音乐;二曰 《咸池》,为唐尧的音乐;三曰 《大韶》,为虞舜的音乐;四曰 《大夏》,为夏禹的音乐;五曰 《大濩》,为商汤的音乐;六曰《大武》,为周武王的音乐。六种音乐,《韶》、《武》最有名。
说到《韶》,还引出一句流行语和一段佳话。流行语即“三月不知肉滋味”,现在多半理解为,好像是三个月没有吃肉,忘记肉的味道了。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他事情。出自于《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意思为: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韶》乐是当时流行于贵族当中的古乐。孔子对音乐的感悟、理解能力极高,在前篇,孔子还专门指导过。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一,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夫子还是还真是不耻下问,也如毛主席所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蜀人原乡、三贤故里”的四川省资阳市孔子请教苌弘孔子韶乐的雕像立于苌弘广场上。根据“访弘问乐”的成语故事,孔子听说周天子的大夫苌弘,知天文,识气象,通历法,尤其精通音律,而自己精通诗、书、礼、易,也颇为擅长音乐,但还没达到精通的程度,特意与苌弘请教《韶》乐和《武》乐之异同。两人相见恨晚的寒暄后,就正式进行音乐评课交流。
孔子首先问“《韶》乐和《武》乐都有什么区别?”
苌弘缓缓地说:“据弘愚见,《韶》乐,乃虞舜太平和谐之乐,曲调优雅宏盛;《武》乐,乃武王伐纣一统天下之乐,音韵壮阔豪放。就音乐形式来看,二者虽风格不同,都是同样美好的。”
孔子再问“二者在内容上有什么差别?”
苌弘回答说:“从内容上看,《韶》乐侧重于安泰祥和,礼仪教化;《武》乐侧重于大乱大治,述功正名,这就是二者内容上的根本区别。”
最后孔子根据请教,说出自己的课后小结,“如此看来,《武》乐,尽美而不尽善;《韶》乐则尽善尽美啊!”
有如此功底的评价,苌弘老师免不得要称赞孔子,“孔大夫的结论也是尽善尽美啊!”
摸索着背景这根绳到现在,意思就显而易见了。美是音乐之生,舞蹈之形,善是德,是思想价值,孔子说,舜的《韶》乐尽善尽美,周武王的《武》乐,尽美,但是不尽善。根据孔子的办学思想,基于仁爱,孔子对《韶》乐和《武》乐评价很到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