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写作新手,我们每读一篇文章时,都不能白读,要学着手里暗藏一把手术刀,一边读一边随时准备好对文章动刀子。
最近,我在专注一个作者,也在慢读一篇文章,到底有多慢呢?
四天时间,我可能还在同一篇文章里琢磨,琢磨文章的每一个闪光点,最终了解出好文章的样子。
这次我借着解读连岳的一篇《一生都是珍宝,无弃人,无弃物》,试着根据自己想提升的方向,将文章解剖出四点。
01.一件小事写出细致感。
文章开篇,作者就写他感兴趣佛道,仅2句话,作者就写出了那种感兴趣的细致感。
那么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
因为说对佛道感兴趣,那作者就写了一个感兴趣的表现,是通宵看佛道的书。可是这么说还不够细致,于是再借具体的一件事情,来证明感兴趣此言并不虚。就是他去跟和尚谈经,弄得和尚还以为他要出家。
这样对佛道感兴趣的这件事,就被很细致地表现出来,读者读了就有一个感觉,哦,原来是真的很感兴趣呀!
那么从这里,我可以学习到什么呢?
就是我要写一件小事时,可以运用这个模板套路,三言两语写细致一件事。
好,将小模板收起。
下次,我要是遇到新的写小事模板,同样收集起来,这样最终组成了一个写好一件小事的系统。
有了这个系统,那么写小事的模板,都如树叶一样,一片片长在这个系统枝丫上,这样再多的学习,都能条理清晰。
可是,我们学习模板,并不是为了模板,而是为了打破模板,就好比照瓢画葫芦,最终都是为了丢掉瓢,而能画出一个满意的葫芦。
这就是写作的刻意学习。
02.写好文章的句子
写好句子,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我们作为初写者,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句子写得单薄,导致了文章也单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读来好像纸人,也好像我们路灯底下的影子,没有立体感。
我们来看连岳的一句子。
“青少年时,人生看得很淡,并非悲观绝望的淡,而是人仰望星空的那种淡,是冬天在海边散步的那种淡。”
一个淡字,作者就让它带出三个句子,让读者有一种感觉,哦,原来你说是这样的一种淡,我了解了。
当他写到30岁的浓时说,“人生态度才浓烈起来,但这种浓,又不是非得到什么的浓,就是一种尽力的浓,结果如何,看天意-----这又回归了淡。”就一个浓字,带出了四个句子。
我们都知道,许多好的句子,往往都是相对应出现的。作者这里写浓,跟前面的写淡,这里不单是对应,而且还糅合在一起。一是浓淡态度对应,二是年龄时期对应,最后将浓淡揉合一起,形成了一种生命态度。
在这里,我们就要体悟到作者的写作功力。好的句子,原来是这样子的,细致地明白了好就能给我们的学习带来触动。
那我的句子是否可以慢慢向这个方向靠近一点点呢?
那我是否应该花2个月时间,专门修炼写出好的句子,先将句子提升起来呢?
好的作家,他是懂得写好一句话的规律,能马上识别出,如何表达才是最合适的,并创造出这种表达走向。
可我们作为写作新手,暂时是没办法做到的,但是可以慢下阅读脚步,多去琢磨不同句子写法,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自己又是怎么写的,多对照多纠正。
还有就是我们写句子时,可以试着想想要是作家,他们会怎么来写这句话,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推进它并说透它。
就这样一次次对照、琢磨、试炼。刻意学习,是慢工出细活。
03.观点普遍化
好的文章,它观点是普遍化的,而不是像我们写的那么单一。
它们的观点,是能够从一个点,到一片,到覆盖所有,到再次强化观点。我们可以看到好的作者是一层层,不断地将要说的范围扩大。
你看,连岳就从老庄一句话,谈这句话的思想,再谈到老子的整个哲学,然后用名言加强这个哲学,再落到广大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上,一层层地推进,覆盖。
那么我们写一篇观点时,是否心中做到有一个好文章的说理模式,哪怕自己写不出这样文章,但是起码知道自身哪里没有写好,下次写时再试着靠近。
这就是抬头看路,然后再埋头拉车,才不会迷失方向。
04.清晰的读者对象。
我们写一篇文章,先要考虑文章是写给谁看的,唯有清楚了这一个目标,才能知道如何对读者一语中的。
这跟量体裁衣一样,量好顾客的身体尺寸,我们才能裁出合体的衣服,了解了读者类型,才能写出读者愿意看下去的文章。
连岳的这一篇文章,就是为了鼓励那些学习或者创业遇到困难时,怀疑起自己的人。
有了读者对象,才有可能对读者一语中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一再运用具象法这个手段,加上排比,还有精准的词语,一起来托起读者的心。读者被理解了,被鼓励了,被引向作者期待的方向。
这就是写文章的高境界。
你看为了说中读者,他是这么写的:“你经受的创伤,你遇到的阻碍,你学习时的遗忘,你努力时的挣扎,甚至人生最终点的死亡,都能给你力量。”
作者写了四个具象,来击中目标读者的心,让读者信服了他,从而想跟着他指引的走。
可要是作者对自己的读者目标不明确,那么有再多的写作技巧,也写不到读者心里去!
这就是我结合《刻意练习》,为了提升写作能力,对阅读文章时的做出的四点思考,希望对你有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