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阳明先生弟子的一些论述,因为都是概括性很强的内容,结合之前读过的内容,体悟自然是会多些。
孙应奎在《刻阳明先生传习录序》一文中,提到:夫心之纯粹以精森然而条理者,非礼乎?即此礼之见于日用而有度数之可纪,谓之“文”,然以其体事而无不在,故曰“博”。心之刚大,配天地而不御者,非“气”乎?即此气之流行当其可,谓之“义”,然以其无时无处而可失,故曰“集”。心之虚明灵觉洞然而不昧者,非“知”乎?即此知之应感而该乎人伦事变,谓之“物”,然以其有物有则而不可有过不及之差,故曰“格”。
反复读了几遍,似乎渐渐地增强了对这些概念的联系性的理解。对“心”这个概念的理解,我们和古人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往往读不懂他们说什么,因为对最基本概念的界定不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