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塑料袋子真是太多了。
去超市,大的购物袋还可以用几次。买衣服的袋子也可以拿来装东西。那种去买菜,面条馒头的都是一次性塑料袋,用完后也没啥用,变成白色垃圾,其实也有红色,绿色黄色黑色等等。非常薄,用完后没破还可以用,破了就扔了。
想说的是小食品,小面包,蛋糕,饼干,威化,苏打,薄脆,小麻花各种面做的,还有米做的膨化食品,以及休闲食品的豆干,香干,鸡蛋干,卤肉,腌肉,炒货,瓜子,花生芝麻核桃等等这些小包装的,还有甜食,糖果,巧克力等,稍大点的袋子有方便面,锅巴,辣片辣条等。袋子尤其特别多。
以前的时候,只有在外面才这么多,家里其实没这么多,现在家里也变得这么多。所有小食品都是袋子装的,饮品么,要么是纸盒或者金属罐,然后就是塑料瓶,甚至一些刀叉勺,吸管还都是塑胶的。
记得小时候,那时候没有很多买来的零食。印象中只有糖果,大点的棒棒糖,用花花绿绿的小塑料纸片包裹,一毛一包的向阳牌瓜子是用小小简单的塑料袋装,没有多余空间刚刚,以及后来三毛一包的方便面渣,称作小方便面。也是紧紧的美多余空间。
那时候也有玻璃瓶子,都是重复用的,装油盐酱醋,夏天的雪糕是用蜡纸包的,小吃用牛皮纸包,集市上的油条用撵好的纸绳,细细的扎起来。散子麻花怎么拿,不记得了。都不怎么买。
最开始的塑料袋都很简单,跟现在的一次性很像,也会印点小花,很简陋,很紧凑。用完马上扔垃圾桶里,因为也真没啥用,又简单有小。
在常用容器上,人们自己制作锅盖,模糊中木头锅盖,缸盖,框子大的小的,圆的扁的,篮子,用来盛各种东西。
那时候的碗也简单,不过作为最常用的瓷碗外,小孩们用小点的皮碗,个头小,可爱,彩色,有小印花。一个和滚烫的稀饭或者面条呢,皮碗不烫手,另一个也轻巧,保温。凉的没那么快。也有大人量的,即便不小心碰到了,摔了,不会碎,所以老年人也会用它。但如果没注意放在火的旁边了,温度高会把它烤化了,然后就破了,热融胶流下来。当时的碗都是家里不用的东西,破鞋子啊,烂棉絮啊,破铁壶啊啥的,换来的。所以那时候的垃圾少,都重复利用了。
那时候用的桶是贴的,脸盆,尿盆都是搪瓷的,后来千年前几年,有了小搪瓷物件,搪瓷碗,搪瓷缸子。沿边是蓝色或者褐色的,里外面是白色,或者黄色的的,有的外面,是大大小小的绿色点点,。很多有漂亮的印花。它也烫手,但大容量,也很轻巧。它不会摔碎,但会碰掉表面的那层搪瓷涂层,露出里面丑陋的黑色铁皮。
那时一个崭新的搪瓷碗或者搪瓷缸子是很漂亮的。那时有了小胶盆,厚厚的,通常是紫色的。也有不厚的,小塑料盆,但是还不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