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多读100本书?So easy!

作者: 悟饭呀 | 来源:发表于2019-05-27 15:39 被阅读132次

前几年,网上盛传着一组关于民众年均阅读量的数据:中国人4.3本,韩国人11本,法国人20本,日本人40本,犹太人64本。

相信很多人,真要为同胞的阅读量感慨一番。但相信也有部分人会得意的想:我一年读6本,我真棒!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会漠不关心:原来大家都忙,没时间读书啊!

这个数据出来的时候,大家还不知道什么叫kindle,西西弗还是家默默无闻的书店,应用商店里搜不到几家读书APP,逻辑思维也没有那么火……

时光飘然而逝,现在,那些年均阅读数据恐怕早就需要更新了。就拿我自己举例,三四年前我每年阅读量不超过10本,但最近两年已经突破100本/年。年底总结的时候,这数字让我着实吃了一惊。原来自己那么爱看书啊!

(这是我在微信读书上部分阅读书目截图)

以前总觉得读书是个很难养成的习惯。后来梳理才发现,这两年爱上读书,是因为认清了一些事实,学会了一些技巧。

你周围的人都在偷偷看书

无可否认,环境是读书习惯养成的关键因素。当身边人都说看书没用的时候,你十有八九是不会去看书了。当身边没有一本书籍资源的时候,你也许很轻易就放弃读书的想法了。当手机里全是聊天和短视频App的时候,看一本厚厚的书更是难上加难了。

不过,这两年最深的体会是,周围爱看书的人多了,好多原来嚷嚷着“看书无用”的人也在偷偷看书了。比如我发现,朋友圈晒书的人每天都有几个,有些人会时不时地分享些共读信息和英语阅读公号。不少朋友成了读书App的忠实用户和书店的常客,也有相当一些朋友充值了樊登读书和得到等应用的会员。线上线下的读书会活动越来越多,大家越来越爱去读书会分享自己的想法……

1、书店越来越吸引人了

比如西西弗书店、Pageone、诚品书店、三联书店等。这些书店门口的橱窗往往经过精心设计,店内分类和展品分类也更加科学,服务多样而人性化,同时也会做些社群类的读书活动凝聚人气。

2、移动读书没那么难了

前些年,kindle等阅读器还不太普遍。手机上正版书籍资源非常难找,用手机读书很不方便。这两年,KindleUnlimited、微信读书、网易蜗牛读书、豆瓣读书等集结了一大批正版图书内容,让优质经典的书籍资源触手可得。除了Kindle阅读器以外,京东和当当开发了自己的阅读器,Boox、博阅等电纸书产品也与Kindle分庭抗礼。这些产品不仅阅读体验好,价格也比原来更加亲民。移动阅读的普及,让碎片时间得到了最大化利用。

3、读书变成一种社交活动

过去读书是较为私密和个人的事情,你的心得无法同别人交流分享,独立的状态使你无法同他人建立联系……现在读书的环境却更鼓励人们表达、交流和建立联系。你在读书App上做的摘要、笔记、书评可以被别人看到和评论。书店和图书馆会经常举办读书会,为你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场景。如果你阅读量大、知识丰富、口才卓越,你甚至可以在公众号、得到等平台成为导师,为别人指点迷津。读书不再是一件孤独无聊的事情,那么谁又不爱呢?

不多读几本书就亏了

读书其实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因为书海无涯,人生却是有限的。如果不趁着年轻的大好时光多读一些书,那就亏了。

1、读书与不读书到底差在哪儿?

开心的时候,读书人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不读书的人说:“哇,我开心死了!”

伤心时,读书人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读书的人说:呜呜.....我的心好疼哦!

这个段子很有趣,也非常写实。尽管平时说话文邹邹会让人觉得不太正常,但词不达意的感觉确实很闹心。我们平时都羡慕那些词汇丰富、思路清晰、学识渊博、出口成章的人,即使是网红主播,有时也要不免感叹一下“他真能侃”、“他好会聊”、“他太幽默了”……可轮到自己就只能默默地站到一边。

我们学英语,常常追求词汇量,认为词汇越多英语越好。可是,我们的汉语词汇量已经够多了,却还是词穷。别说做即兴演讲,连写工作总结可能都要抓耳挠腮半天。为什么?因为你阅历苍白、灵魂无趣,说白了就是读书少。

2、别让孩子笑话了

有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81本。0—8周岁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71.3%。2017年图书零售市场的增长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是来自于少儿类图书。可见现在小孩子每年阅读量并不低,甚至远超一些成年人。

有一天,你会成为一名父亲或母亲,需要教育你的孩子。作为家长,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如果只是一味敦促孩子去阅读,自己却每天抱着手机聊天游戏看视频,有一天孩子问你一些学习上的问题,你却被问得哑口无言。会不会被孩子笑话?

成年人读书不仅是提升自己,更是为孩子做榜样。经常带孩子去书店,也多给自己买一些书,在家中设置固定的读书时间,经常陪孩子一起读书,这样才能不仅提升自己,也能为孩子做好榜样,间接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3、大师亲自授课!原价1万8,只要1毛8!

很多人不读书,是因为觉得读书是一件费时间又费钱的事情。很多人宁愿花钱去听所谓的专家讲座,参加社交培训、口才培训、企业管理培训,却不愿意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

其实,讲座和培训上获得的知识顶多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一般不够深入,而且多数是二手知识。很多内容,其实也是讲师看书过后,经过自己转述和总结的。

如果想真正体会深意,还是需要接触一手材料,也就是需要自己看书。那些经典的书目,都是大师用一生智慧和经验写出的精髓道理,比讲座更深入,更透彻,更系统,更清晰。而你只花几十块钱,若干个小时,便可以取得真经,获得启迪,这岂不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另外,如果你不想买实体书,现在很多读书App都提供会员全场可读的服务,一年只花一两百,每天也就几毛钱,便可读到市面上一半以上的出版书籍。这是不是比你花个大几千听讲座要划算多了?

如何找到一本适合你的书?

1、阅读量低的人如何找书?

如果你是一个年均阅读量不超过10本的读者,那么我建议你不必在这个问题上过于纠结。因为如果你的阅读量非常小,那么你对书的质量是不会有较高层次的辨别的。不过这也没有关系,就选你喜欢读的就好了,哪怕是一本很口水的小说或者街头畅销的成功鸡汤,也都没有关系。

你唯一要做的,只是拿起书,进入读书的状态。而且读了一半,发现读不下去了,也是随时可以撂下的,但需要能够马上拿起下一本继续,而不是从此再也不碰书。

2、有一定阅读量的人如何找书?

如果你每年都读一定数量的书籍,或者你已经拥有一定的阅读量积累。那么,问题就更简单了。你只要首先确定下自己感兴趣的大致方向,然后按图索骥即可。方法其实很多。

搜索书单

书单是一种非常便捷的方法。比如,学校的专业老师会经常列一些书单,某些知名大学或教育机构也会列一些书单。豆瓣的读书频道会有书单的合集供用户参考。很多读书类的微信公众号会罗列一些书单。一些书店也会在自己的公众号或店内提供书单。你可以将搜集到的书单按照个人需求归纳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得出自己的最佳书单。

联想式延申

最常见的联想方式是,当你正在阅读一本非常感兴趣的书时,记得记下书中提到的其他书籍、作者、引用参考文献。一般这些内容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来源,也许会同样让你觉得有趣。

另外,当你某个时期对某一主题特别感兴趣的时候,请记得搜索相关主题的书籍。比如,我有段时间很好奇烟民为何那么爱抽烟,于是便搜索到了《上瘾五百年》这本十分有趣的书。前段时间看《大江大河》、《流浪星球》、《都挺好》都会忍不住网上搜原著来读,发现对照起来更加有趣。

深挖经典或畅销榜

经典的书之所以为经典,畅销的书之所以为畅销,都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说明它们经得起时间和大众的考验。所以,跟着经典书目和畅销榜读书,也是一个快捷而有效的找书方式。此外,当你读完一堆的经典和畅销以后,发现身边很多人都在读,会有一种领先的成就感,这也是促进进一步读书的催化剂。

有了阅读的动机和兴趣,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书,那么下一步就是捧起书来好好阅读了。经过以上分析,你是不是觉得读书也没有那么难以坚持?

读完这篇,也许你也能每年多读100本书!

如果你不“狠”一下,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么优秀!

Ps:关于更多阅读的故事和方法,推荐大家几本好书《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艾德勒)、《如何去读一本书》(伍尔芙)、《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奥野宣之)、《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为什么读经典》(伊塔洛.卡尔维诺)、《阅读的故事》(唐诺)、《读书指南》(梁启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年多读100本书?So easy!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uh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