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不懂浪漫也不喜欢仪式感的人,逢年过节对我而言不过是每个普通日子加了个华丽的前缀。对人生对生活没有太多期待,或许有过期待的,只是我不太敢面对内心真实的想法,有期待就会有落空,不敢信任何人的承诺,到后来连自己给自己的承诺都不屑有,更多是因为那种失信于自己的感觉也蛮糟糕的吧!
小时候就挺害怕过年的,爸妈总是吵吵闹闹,也不能说他们关系不好吧,妈妈在做家务这块上可以说是黑洞,爸爸一边嘴上嫌弃各种唠叨,一边帮老妈收拾残局,饭桌上也会夹老妈爱吃的菜给她。爸妈都是勤劳的人,每年年三十早上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我们也免不了要帮忙,忙活大半天晚上满满一大桌子菜,也基本吃不了多少。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太好,年三十老家的习俗是要洗澡穿新衣服,发压岁钱。洗澡挺不方便的,都是大锅土灶柴火烧热水,老妈都会烧上几大锅热水,然后就是洗澡、穿新衣、发压岁钱、看春晚、火塘边围做…初一到元宵节其实也没什么可玩的,早些年镇上会组织一些春节活动,比如拔河、猜谜语、蒙眼敲锣、斗鸡、踩花山(苗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活动)…但后面这样的活动也越来越少了。镇上有个烈士陵园,记得上小学那会,每年清明节,学校还组织每个班自己动手做花圈去扫墓,过年没有什么娱乐场所也没什么娱乐项目,那时候就和老妈或者和几个小伙伴,带点小零食去烈士陵园玩,后面烈士陵园搬迁到隔壁镇了,那也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玩的地方了。打牌打麻将我不喜欢,走亲戚就更不用说了,不太喜欢去亲戚家,那样我会很不自在。爸妈都是那种好客的人,亲朋好友到家,他们要陪客人,而我大多数时候是扮演小保姆小丫鬟的角色,烧火做饭以及饭后杯盘狼藉收拾残羹剩饭这些事情自然就落到我身上。小时候过年大概过了初二就开始陆续要忙农活了,实际上那时候过年好像只有年三十、初一初二、元宵节(元宵节我们是十四过)其余时间该干嘛干嘛。这样的过年模式重复了好多年。
过了好多年由于工作原因,过年期间刚好是最忙的时候,公司不放假,索性过年期间上班不回家,觉得这样也挺好的,没有太多琐碎的家务,也不无聊。有好几年没在家里过年了,去年今年突然觉得亲情可贵,想陪家人一起过年,实际上回到家几乎手机不离手,脑子里想的全是工作,也意识到这样不行,得放下手机,好好陪伴家人。实际上心里有很多困惑,工作上也有很多委屈,可是我不知怎么开口向他们诉说,我怕他们担心,也怕得不到我想要的答案…所以一件事被我反复琢磨,我也想放下,但做不到。每琢磨一次就好像把刚结痂的疤又撕开,如此反复,没有出口,我都担心最后会出问题。所以我读书,听书,想从中找到答案,还是没有答案…
2022年比以往都冷,天冷,心冷。
仿佛又重复了多年前的过年模式了,明年会更喜庆更开心更充实吗?心中的困惑、委屈还会迟迟消化不了吗?给自己允诺的事会去实现吗?我不确定,能做的是,这一刻让自己不要一直困在一件事里…如此!可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