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一个视频,是我国三农问题方面的专家温铁军讲到的一个关于抗疫和乡土中国的观点,我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也颇受启发,因此也简单聊聊。
这个视频里,温铁军讲到,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将疫情控制的非常好,那么很多人在总结抗疫经验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战场,那就是乡土中国。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正好是春节期间,大部分人都回到了乡村,乡村占到60%的人口,那么为什么在医疗条件很差的乡村疫情却没能发展起来呢?这与自古以来就形成的乡土社会密不可分。
在之前的防疫经验中,我们能看到的是农村封村断路,减少人员往来,但是减少人员往来在城市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们的生存问题立马受到挑战,而在农村就不会存在,因为几乎农村还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乡土社会,家里有余粮,有蔬菜,都是自己种的,最起码吃喝不愁,这一点是乡土社会最大的特点,也是抗疫过程中最重要却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还有一个就是当时疫情的时候,封村断路阻断了与外界的来往,那么这个乡土社会它本身其实就是安全的,可能很多人都不戴口罩(当然主要当时买不到),谁家缺点啥互相匀一匀,这样看乡土中国还是以前那个可以“老死不相往来”“自给自足”的世界。
还有一点就是,在这样封村的情况下,每个乡村就又变成了一个独立的社群(《乡土中国》),即便另一个村子有情况,但是因为我们是独立的,所以不会传播到我们这里来,这一点也是大可放心的。
以上是这次疫情我们国家的感染率和死亡率这么低的一个原因,当然更为辛苦的是医护人员的全力拼搏,才保住了我们所有人,这一点无论何时我们应该永远铭记,永远感恩。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一点,假如疫情发生在非春节期间呢?那么我们的感染率会不会是现在这样呢?我想不一定。春节期间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几乎所有外出打工的人都回到了家乡,有家可回,有村可回,可以回到那个乡土社会,那么万一哪天我们没有村可回了呢?我们所有人都住在城市里的话,疫情来袭的话呢?我们还有没有乡土社会的优越性?没有!
由此可以回到习总书记当年提出的“要看得见青山绿水,要记住乡愁”,乡愁在哪里?在家里,在村里,在乡土社会里。
所以在疫情到来的时候,乡土中国是最缺物资的,但是疫情却止于村野,这是乡土社会的优越性。
然而就目前而言,农村的人越来越少,青年人几乎见不到,剩下的都是老年人和很少的留守儿童,他们在越来越寂寞的乡村变得孤独,乡村在孤独中变得沉重,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失去乡村,失去故乡,没有来时的路,我们都会变成“乡土孤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