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举行了一次十年后的同学聚会,基本都是35岁左右的中年人了,都已经有事业、有孩子了。本想通过同学聚会感慨下时间的飞逝、回忆下同窗的友谊,加深下彼此的沟通,然而事与愿违,同学会变成为了身份和收入的攀比会,变成为了增进商业的洽谈会,变成为了对社会、对工作、对家庭、对孩子的吐槽会。
同学聚会
想通过参加同学聚会加深彼此间的友谊未必是那么的真切,却让普通人对焦虑的加深显得是那么的刻骨。
曾记得2019年4月15日,著名人文学者、经济学家林采宜做客今日头条《首席讲坛》线上访谈栏目时,其中就有一段关于焦虑的采访:
问:当代人焦虑的核心原因是什么?逃离了一线城市,就可以逃离焦虑吗?如何由内而外缓解自身焦虑?
林采宜:当代人焦虑的核心通常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没有安全感;另一个是攀比心理。
没有安全感跟原生家庭的价值观以及个人从小的生活环境有关,属于心理问题,逃到哪里都逃不出自己的心理阴影;
至于攀比心理形成的焦虑,逃离一线城市,遇到的攀比对象就不一样了,焦虑感应该会有所缓解。
林采宜
例如,在一线城市的消费水准下,你跟邻居、同事相比,觉得自己很穷,到了四线城市,周围人普遍消费水准和收入水准都很低,你就没觉得自己有多穷了,说不定还觉得比周围人强,产生优越感。
以上采访中是经济学家林采宜关于焦虑给出的答案。
当然在职场中还有其他焦虑,诸如职场中冲突的人际关系、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工作业绩以及家庭和身体方面的焦虑等等。
这些各种各样的焦虑根源主要还是是源于对于自身身份的焦虑。
身份的高低决定了人情冷暖:当我们平步青云时,他人都笑颜逢迎;而一旦被扫地出门,就只落得人走茶凉了。
其结果是,我们每个人都怕失去当前的社会地位,如果察觉到别人并不怎么喜爱或尊敬我们时,就很难对自己保持信心。
身份的焦虑
在《身份的焦虑》这本书中,有”英伦才子”之称的作者阿兰·德波顿提出了一个困扰着无数人的命题:身份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又是如何去解决身份焦虑的呢?
序言中这么说到,我们的很多欲望总是与自己真正的需求毫无关系。
那如何解决身份的焦虑呢?我们会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思考解决。
1.哲学
哲学就是通过使用理性和概念工具、先天理由和对自身与世界状态的反思来获取知识。
讲个小故事让大家深刻感受下,你心目中的身份未必就是你真实想要的身份。
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荒野中。两只老虎都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好,互相羡慕对方。
它们决定交换身份。开始时,十分快乐。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饥饿而死,一只忧郁而死。
有时,人们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总是把眼睛看向别人的幸福。其实,你所拥有的正是别人所欣羡的。
哲学家苏格拉底
有位哲学家这样说过,决定我幸福的不是我的社会地位,而是我的判断。这些判断才是我随身携带的东西,只有这些东西才是我自己的,是别人带不走的。
适度的焦虑其实还是有益于你提高和进步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走出低焦虑的舒适区和高焦虑的焦虑区,而更多的是要进入适度焦虑的学习区。
很多人已经认识到,我们更应该去学习提高才是消除焦虑的第一步,如同现在的我一样。
马云说过,“学习是最便宜的投资!”
通过阅读和学习哲学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自我认知,强化自信,以便更加理性的看待身份带来的焦虑。
2.艺术
艺术是相通的,因为艺术都是从人的感官出发的形式,都是人的感知的某种形象化的反映。
人们在遇到焦虑的时候,往往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听歌,听歌算艺术中的音乐。为何听歌能消除焦虑呢?因为它可以舒缓心情,让你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只有艺术才是最快消除焦虑的最好方法。
艺术包含书法、绘画、武术、音乐,它们虽然有不同的侧重,比如书法绘画以造型为侧重,武术以发力为侧重,音乐以旋律为侧重。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调心,可以通过艺术的创作让人的情绪静下来,最终达到修心的效果。
太极拳
比如就拿修行武术来说,每天坚持打太极拳套路,练的炉火纯青,也可以进入“静”的境界,越练越舒服。当你身心舒服的时候,何谈烦躁和焦虑呢?
你有一门自己的艺术课吗?我通过练八段锦两年了,心中已无焦虑这一词语,也希望大家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门艺术课。
《道德经》里有提到一句话:归根曰静(看到因果可以说是静的作用),静曰复命(只有静才能了解生命的真谛)。
我们身边总是不乏这样一类人,他们表面如湖水般宁静致远,内心却似大海般波澜壮阔。“看破不说破”体现着他们的教养,“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他们的代名词。
有人曾说,我们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待在房里,心平气和地与自己相处。
我们应该找到一种与自己相处的艺术,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完善自己,努力把生活、把自己变成理想中的模样。
艺术
3.政治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中,人的社会地位是不一样的,是一直变化的。
比如: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工人和当兵的是比较吃香的,随后是考公务员是比较吃香的,再然后是经商下海的商是比较吃香的,到现在搞科技的人员是比较吃香的。
白岩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价值、社会地位,是与他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的。
每个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需要不同阶段的人群为社会的发展来做出贡献,这就导致了其比较特殊的社会地位。
每个阶段的人群严格来说都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其身份地位会有高低,我们要真正做到行业的领军人物,变成他人所不可替代的人才。
这个就需要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摔打磨练、增长知识、丰富阅历,这种磨练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从学校毕业后,我们会经历选择行业的迷茫期,进入行业的挫折期,最后我们会沉入行业的奋斗期。
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时刻记住运用微笑打动对方,让他人看出你的诚意。通过微笑给你带来温馨、友谊,可以带来幸福。
社会地位
4.思考死亡
即将死亡的想法能够让真实回归社会生活。
记得有一个关于自己的小经历:去年五一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去游乐场玩,陪同儿子在那个深达1.2米的水池里嬉戏。虽然自己是一个旱鸭子,但是不影响自己去照顾儿子的行为。
五岁的儿子穿着游泳圈上了那个小朋友的皮划艇,而我抓住栏杆一脚就迈进水里,以为一脚就可以踩到水里,出人意料的我沉水底了,而且是头先着地的沉水底了。
在我紧张之余,我立马要试图站起来,可是由于脚底打滑,两次后才终于站了起来。当我要站起来的时候,试图要抓住那个皮划艇的边缘,结果悲剧了,我头撞上了皮划艇的底部,我又一次沉底了。
面对又一次沉底,那时的心情真的有点着急,因为已经过去快半分钟了,自己还能不能再站起来。经过调整位置,利用口中最后一口气,我终于站了起来。当能再呼吸到空气的时候,你对生命的眷恋是无比的珍惜。
自此经历以后,让我真正找到了活着的意义,成功的满足感不来自实现目标,而是来自努力奋斗。
学会正确的失败,在失败的痛苦中总结经验教训。
死亡
托尔斯泰说:人类最大的悲剧不是死亡,而是没有掌握有意义的人生。
一个人越聪明、越善良,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美德越多;而人越愚蠢、越恶毒,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也越多。
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
当我们看到身边年迈的亲人和朋友离开这个世界,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的时候,那个就是为这个世界创造了的价值。我们就不会单纯的去追逐金钱的多寡、地位的高低了,我们会去努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爱因斯坦说: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我们应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从本质上来说,通过思考死亡这个话题就是为了让自己真正认识到对于自己最重要的东西,这才是一个最高贵的人生和最完整的个人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