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通刍论》后记

《穷通刍论》共五十一篇,除首篇《沉思小语》外,其余五十篇绝大多数为议论文,全书约220千字。本书内容始终贯穿着“观天察地论人事,立身处世明哲义”的主题和主线。其涵盖了传统文化、世俗常识、科学理论、社会实践、励志教育、为官之道、人生智慧、处世韬略等方面的论题。书中对每一个论题的论述,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展开,并着重从明辨是非、发表见解、提出主张等方面进行阐述。写作技巧多运用夹叙夹议、叙议交融、点面结合、正反对比等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笔者提笔写点东西的动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源于自身的自知、自觉。笔者在数十年的读书学习和工作实践中,记录和积累了大量且丰富的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这为完成该书书稿奠定了基础。此外,“不惑之年”后的不断探索和总结,尤使自己觉醒到:既然来了一回人世间,该领悟点什么?该留下点什么?该希冀点什么?对这几个问题的深刻沉思,是促使本人写作的重要动因之一;另一方面,从先父的遗憾中吸取教训、从先父的遗言中得到启示。笔者父亲终生从事教育事业、热爱书法艺术。记得他年逾半百后,就常常对我们说:“我这一辈子,年少时家境贫寒,求学时辛酸曲折,谋生时艰苦坎坷。待我退休后,要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形成文字,留传给你们,以教育和启发后人。”可是,人的健康状况是谁也难以预料的。当他年过花甲后,其身体却每况愈下,且生活中受到了诸多不可确定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故此,他对许多事情已力不从心了。在风烛残年中,他没能留下多少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和书法作品,其初衷和愿望终成泡影。至奄奄一息时,他才深感遗憾地对我们说:“人,总会老、会死,只有思想和精神才是永恒宝贵的,你们一定要吸取我的教训,多留这方面的东西给后人!”基于上述原因,近年来,笔者愈来愈觉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之强烈。于是,自己暗下决心,用时间倒逼自己的写作进度,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和活动,努力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及干扰,用心挤、钻时间,常静下来默默地思考与笔耕。在历经了多年的撰写与修改后,终于完成了该书初稿,并亲手逐一将它打印成文。
本书完稿后,国学大师、中西文化融合开拓者、著名作家、诗人畅钟(不空山人)以及著名作家、诗人肖力群分别为该书作序;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深圳记协副主席、原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社长旷昕为该书作跋。在此,对他们深表谢意!
笔者由于思想水平不高、写作能力有限,书中存在着不足或缺失是必然的,且书中的许多论述、个人见解或个人观点是很粗浅和不成熟的,有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恳请读者多多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梁之永(梁缺、梁詠)
2013·秋·于广东肇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