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去洗澡时梧桐还没睡。因为最近久别重逢,女儿很黏我,这几晚基本都是我把她哄睡之后才去洗漱。有次她还没睡我就要走,她就开始哭,所以,我都是等她睡着才离开。
但今天我走开时她没哭,我以为今天她玩累了,她爸爸应该能顺利把她哄睡,便放心地去了卫生间。
谁料,刚洗不久,就听到卧室传来梧桐的哭声,而且越来越大声,中间没怎么停歇。我一边加快速度,一边侧耳倾听,过了一会儿,吴先生把她抱了出来,跟她说话,她停了一会儿又开始哭。婆婆也起来了,不知道说了什么,吴先生让她不要管了去睡觉。
我三下五除二洗好出来,梧桐看见我渐渐止住了哭声,吴先生说了句:“这孩子在妈妈身边太娇气了。” 紧接着婆婆来了句:“这孩子前段时间好的很,根本就不怎么哭,怎么妈妈一来就这么搅(哭闹,不乖的意思),死哈(很差劲的意思)。”
我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接过孩子开始安慰她,告诉她妈妈只是去洗澡了,没有离开,跟爸爸一起睡是一样的,她慢慢止住了哭泣。我又安慰了她几句,她扭动身体,抠着肚脐,有些难受的样子,我问她是不是肚子不舒服,她点点头,我这才知道她哭闹的真正原因。我给她揉了会儿肚子,又哄了一会儿,她才安静地慢慢地睡着了。
这几天,孩子主要粘我一个人,比如她坐小推车只要我推,出去玩只要我抱,吃饭穿衣只要我伺候等,吴先生会说我太过娇惯和顺从孩子,以至于孩子不认别人只认妈妈。
可是,我觉得孩子是很聪明的,她依赖我,并非因为我过于宠她,而是因为我“好好跟她说话”。她不让爸爸抱她的时候,我跟她说:“梧桐,妈妈知道你是懂事孝顺的孩子,妈妈累了,抱不动你了,让爸爸替妈妈一会儿好不好?”“爸爸抱的很高,比妈妈抱的还好,不信你试试?”“你不可以这样任性哦,爸爸妈妈抱的都是一样的,你爱爸爸就让爸爸抱哦”……
别看孩子小,虽然她还不太会说话,但是你跟她认真说,她就会认真听,基本上我跟她说完之后,她就会去伸手让爸爸抱了。
相反,如果爸爸不跟她多说,只是强制要抱她,她就会很排斥,推着爸爸不让抱。
我觉得吴先生说我娇惯孩子的说法是有失偏颇的。我并非所有事情都顺从她,比如中午大家一起吃饭时,梧桐看着桌子上的转盘很好玩,就时不时学着大人用手去转它。如果刚好有人在夹菜,我就会制止她:“梧桐不可以这样,这样不礼貌,姑姑在夹菜,你把桌子转走了她就夹不到了。”
她听后会看一眼夹菜的姑姑,停顿思考一下然后放手。
你看,只要你好好跟她说,她是愿意听你的。
我觉得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是应该以包容和鼓励为主,多点耐心跟他们沟通,让他们理解是非对错。如果是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去骂孩子,怪孩子,恐怕会适得其反。
我有个同事,她儿子4岁多了,经常跟他奶奶说的一句话就是:“奶奶,你好好跟我说话,你大声嚷嚷我是不会听的。”小小年纪就能说出这样的话,真是让人又惊又叹。孩子的世界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东西,他想什么就说什么,他想要的就是你好好跟他说话,就这么简单。
可惜,很多人都无法完全做到,包括我自己。
婆婆经常对梧桐说的话就是,这个不能搞,那个不能摸,如果孩子捣乱了或者哭闹了,往往就直接下结论:“这牙(孩子)真哈(差劲)”或者“这牙死哈”。
我经常跟她说要跟孩子解释清楚不能做的原因,也会提醒她不要动不动说孩子差劲,但是没啥用,她的思维习惯已经定式,改不了。
当然,有时候我被气急了也会失去耐性,甚至想要动手打她。但我也在不断思考和改进,希望能寻求更让孩子接受且有效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我记得我小时候因为做错事或者做的不好被妈妈否定和大骂时的愤恨和自卑,也看过很多人写的关于童年父母强势不理解自己导致他们成年后的性格缺陷,我知道,我的孩子她需要的不是这些,她需要的是我们更多的耐心和宽容,鼓励和赞赏,才能更加快乐,自信和向上。
为了孩子,我会努力。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八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