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渴望渴望从何来?
白岩松认为80年代时,感觉阅读印象最深刻。那个时候的对于阅读对十分饥渴的,就像是饿了很久的人觉得什么饭菜都特别香甜,只要能饱腹。而当时他们正处于大学期间,经历了文艺的复兴,想要阅读十分的不容易,读书的风气却是十分浓厚。有时候为了书,很多人头天晚上就去新华书店排队买书,更甚者会进行偷书,被抓之后报着院长和书记的名字,足以可见阅读多么的不容易,以至于只能放下读书人的气节去做出偷书的事情。
而今科技发展迅速,人们随处可以获得阅读的信息,线上线下资源都十分的富庶,大家也便不再对阅读有这么浓厚的兴趣,往往之后阅读完标题,或者快速浏览资讯获得重点之后,便觉得活得了满足感,觉得收获满满,可见得不到的东西往往是最好的,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失去了渴望,东西也不再那么珍贵!我们扪心自问,有多长时间没有读完一本书了呢?
该如何阅读?
白岩松的阅读风味三种:一为工作阅读,身为一个新闻人的他,每天需要大量阅读,去选择好的题材,完成直播的工作;二为职业性阅读,因为做新闻,要及时捕捉各种媒体的各种新鲜的东西,必须通过报纸杂志等汲取营养,所以每天的阅读量很杂很广;三是生命性阅读,为了延伸生命深度所做出的阅读。
就我个人而言,虽然不是一个新闻人,但是对于白岩松提出的生命式阅读十分赞同,我们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十分快速,我们每天为了生计,四处奔波,丝毫没有时间去阅读。在很多人心里阅读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短时间内我们无法提升自己,所以大家也就不花时间,认为时间要留给更有意义的事情,殊不知在阅读里面,我们能吸取丰富的知识,获得心灵的安宁。在某个层面上来讲,阅读是分层次的,有时候,我们发现一本对自己口味的书,就像是与内心深处的自己对话,这个时候,你会爱不释手,一遍又一遍的去细细品味,与书本逐渐融为一体,这种境界就超然物外了。而有时,我们为了从书中获得一些有用的知识,带着目的性去读,就不需要仔细品味,只需要抓住核心便好。掌握了阅读的层次性,便更有利于我们阅读与成长。
阅读就是读文字?
在我们生活中,阅读可以是文字,却不仅仅是文字,白岩松也说阅读可以是电影,通过电影也能引发我们的思考,促进我们的成长。这不仅给我们启发,阅读随处可见,关键是,你能从中学到什么,将他人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才能获得阅读真正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