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漫笔——齐物论(八)

作者: 悟庄 | 来源:发表于2019-07-05 11:04 被阅读10次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上面子綦解释了什么是“地籁”,子游接着陈述自己的学习心得。“地籁”是众窍发出的音响,由此类推,“人籁”就是箫管、笛笙等乐器演奏的声音。那么何为“天籁”?这个问题不仅是子游的疑惑,也是我们最大的困惑。

我们来看子綦的回答:“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吹万不同”就是指前面风吹向众窍,而引起的万籁协奏。这些不同的音声,都是众窍自己演奏出来的。“自己”,有注家作“自已”。如果是“自已”,那就是说明所有音声都是自生自灭,没有一个原因。但事实并不是如此。因为风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没有风的吹动,众窍不可能发声。所以还是应当读作“自己”较为恰切。那么怎么叫“使其自己”?也就是说风使众窍自己发出各不相同的音声。吹者无心,鸣者则因其形态万殊而呈现出自己的独特音阶。这里是在比喻人,众生由于心量、根器等等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想法才有差别。

世界上有这么多人,每个人的相貌、性格、价值观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双胞胎,他们两个也不会完全相同。思想观念或者说意识形态,为什么存在差异?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叫“我执”的东西,这个东西会把这个身体认取成我,然后执着一大堆“我的财富”、“我的名誉”、“我的妻儿”……事实上,这些通通不属于我。再比如言论、观念上的是非争辩,都是人的自以为是,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想法,当成是确定不移,就好像众窍奏出的音响,皆以为是自己所作,而不知道这背后实际上另有主导者。

所以子綦后面讲到:“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这个能使众窍鸣唱,能让人思维言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西方的宗教说“上帝”是主宰万物的最高存在,哲学又说,人的意识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在中国文化来看,这些都不是最究竟的。憨山大师将这一句说成是齐物论的下手工夫,他把“取”解作“看取”,也就是要我们返观内照,去参究一下,到底这个“怒者”为谁?

相关文章

  • 读庄漫笔——齐物论(八)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 读庄漫笔——《齐物论》(十一)

    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如秋冬,以言其日消...

  • 读庄漫笔——齐物论(十二)

    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下面这十二个字,概括了人的各种情绪变化...

  • 读庄漫笔——齐物论(十三)

    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讲完了上面一大堆话,庄子感叹到:“已乎,已乎!”也就是“罢了,罢了”的意思。...

  • 读庄漫笔——齐物论(四)

    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这句话是子綦指点学生“道”在何处,其中透露出的消息,就是我们要了解的宇...

  • 读庄漫笔——齐物论(三二)

    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 什么叫“因是”,就是顺任万物的自然,“已”有...

  • 读庄漫笔——齐物论(三一)

    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 接着上文“道通为一”,这...

  • 读庄漫笔——齐物论(二一)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道怎么会隐藏起来,而...

  • 读庄漫笔——齐物论(二二)

    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儒和墨是庄子的时代,学术界的两大巨头,两...

  • 读庄漫笔——齐物论(三)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 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段文字。前面说过,子游见到老师的神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庄漫笔——齐物论(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es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