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孩子报班,从心勿从众

孩子报班,从心勿从众

作者: 下一站茬茬 | 来源:发表于2019-07-16 14:33 被阅读0次

    每次接孩子放学,家长们见面,常聊一个话题:你家孩子报了几个班?从身边的情况看,孩子们的兴趣班丰富多彩:从画画、唱歌、游泳到英语、围棋、舞蹈等等都有,我经常还能从中学点新知。

    渐渐地,在“孩子报几个班”这个在社交网经常引起焦虑的话題上,我发现自己参与聊天时的心态在变化;最初难以名状的焦虑少了,量力而行、乐在其中的淡定多了。

    变化来自陪孩子上兴趣班的亲身经历。看着身边同龄的孩子学的兴趣班,心中难忍焦虑,带着孩子去试听了一节口才课,孩子配合度很差,一直在哭,很难上课,老师示意家长不要参与,让孩子一定要坚持下来,但是我果断将孩子带走了,突然间我似乎明白了,兴趣班兴趣班,现有兴趣才能报班,既然没有兴趣,索性就让他快乐成长吧。

    实际上,孩子报兴趣班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不过很多时候教育培训机构的营销把这种需求放大了,甚至是以兜售焦虑为策略。多数家长在育儿领域都是新手,听得多了,完全不焦虑也不太可能。那么,如何识别真实的需求与制造出来的需求?不妨回到源头,从“正名”开始,让上兴趣班回归兴趣。多次的”实战”经历让我认识到,孩子想学什么就能找到相应的兴趣班,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会的进步。也就是从20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心理学才逐步揭示了早期经验对儿童认知发育的影响,发现儿童成长确实存在音乐、语言等敏感期,外界给予当信息刺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这种认识,丰富多样的兴班被开发出来,有些从形式到内容,都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给了家长多样选择。

    不过,孩子之间千差万别,学习内容终究还是要他们自己去消化。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一生是不断成长的过程。孩子在某个时期有的学得快一些,学得慢一些的不代表错过了就没有弥补的机会。任凭家长又多少雄心壮志、培训机构列出了多少诱惑,报班还是要从孩子的成长特点出发,从兴趣出发。报个班,如果孩子喜欢,能学点技能,丰富童年色彩,挺好;如果不喜欢,放一放也不会就此便错过一生。

毕竟,成长的路还很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报班,从心勿从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ft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