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我正在房间拿着手机刷题库背资料,突然收到了一条好友验证消息。
我点开消息:“我是你的小学同学小宁,我想向你真诚地道个歉,请你一定要通过验证!”
看完这条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难道电信诈骗改微信诈骗了?”
于是关掉手机,不再理会,继续把头扎进题库里。
直到吃晚饭的时候,我才猛然记起来,我的确有个小学同学叫小宁。
记忆里他是个邋遢的男孩,整天鼻涕不断,还不用纸擦,最多就是用袖子抹一下。
除此之外,我实在记不起任何关于他的事情了,因为印象中我和他似乎并没有什么交集。
我想不到他找我道什么歉,可能是加错了人吧,不过出于礼貌,我还是通过了他的验证。
“你好吗?这些年只要想起你,我就满腹的愧疚感。。。。。。你能原谅我吗?”
我刚通过验证,小宁就发来了一大段“文章”。
我看了几分钟,大概弄懂了他的意思:原来,小学的时候,某次上体育课,我和几个女生在跳皮筋,他跑来扯我们的皮筋,我去阻止,他便开始骂我,从上课到下课,从操场到教室一直追着我骂。
他说,他对当众骂我又不曾道歉这件事情耿耿于怀,甚至产生了心魔。
只有我原谅了他,他才能解脱。
但是,对于他说的事情,我早已忘记,所以刚开始我真的以为他认错人了。
后来想了很久才有一点点印象。

“你说的那件事情,我早就忘记了,嘿嘿。没事儿的,都过去了。”
小宁又是一段长篇大论,他说那件事情一直在他心里,挥之不去。偶尔跟朋友聊起小学的时候,他总是有意无意的扯开话题,他在逃避,逃避那个年少时咄咄逼人的自己。
所以,他想了很久决定向我道歉,便从同学那里要来了我的微信。
“还好,你原谅了我,不然我都不愿再说起小学生活。”小宁回复我后还加了一个开心的表情包。
当时我还觉得这件事挺不可思议的,当初的受害者早已忘记,伤害者却一直记在心里。
就在摇头感慨之际,突然想到了自己。
初中,小戴是我最好的小姐妹,后来我们却因为一本书不再说话了。
那时候班级里流行看《最小说》,我每期都会买,买回来就包上书皮,因为我想看完了就把它收藏起来。
小戴则不太喜欢看书,只是偶尔向我借下书打发时间。
有次我整理书的时候,发现少了一期,便问小戴有没有借去。
她说借过,不过已经还给我了。
可我已经找了好几遍,都没有找到,于是我又问她,是否真的还给我了。
她坚持说已经还给我了。
可我就是找不到。
我便再次问她,她这次表现的很不耐烦,看到她这样,我说话也开始没好气。
我俩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争论了起来,最后,小戴爆发了,她突然从座位上站起。
“我说还你了,就是还你了,不信你搜。”说着便给我让位置。
我越过小戴,站到她的座位前,“搜就搜。”

我没能在小戴的课桌里搜到自己的书,还把她的课桌翻得特别乱。
上课铃响了,我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上课的时候,我听到身后同学在安慰小戴:“别哭了。”
我回头看了一眼,她把头埋在手臂里,趴在桌子上。
那天放学,我们没有再一起回家,此后的每一次放学,我们都没有再一起回家。
后来,我在一堆书里找到了那本“丢失的书”。
我没有告诉任何人,我也不知道该跟谁说。
直到我们毕业,那本书还一直留在时间里,成为一份不可言及的遗憾。
这些年来,我也一直想过向小戴道歉。
但是,直到小宁向我道歉,我才忽然发现,我迫切想对小戴道歉的执念,和拼命求得我原谅的小宁如出一辙。
在我的认知里,我一直欠小戴一个道歉,以至于我固执地以为,小戴也一定需要我的道歉,如果我不向她道歉,她的内心就会永远阴郁着。
但小宁的道歉让我明白,那些所谓的道歉和原谅,有些时候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就像我早已不再为小宁做过的事情感到伤心不已,我甚至已经忘记了它,但小宁却给自己的心上了枷锁,并且久久无法对这桩往事释怀。
我也终于想通了,那些让我无法释怀的人,早已散落天涯,他们会在我看不见的地方继续幸福快乐着,同时也把我和那些陈年往事遗忘着。
他们不会因为我的过错而停滞不前,相反地,对往事无法释怀,也无法继续前行的,一直以来,都只是我自己啊。
其实,我需要的不是小戴的原谅,而是我自己的原谅。这些年,我一直不敢联系小戴,就是害怕想起那时的自己。
所以,今天,我决定原谅自己,原谅那个不太懂事的孩子。
我想,如果小戴知道我一直为这件事耿耿于怀,她一定会笑着说我:
“你个傻瓜”。
就像初二那年一样。

那个,我想得到你的原谅。
算了,还是我原谅我自己吧。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光芒,和谐共存于纷繁复杂的尘世间。
光中看尘,尘里觉光;与光同尘,向光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