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抄袭,窃他人心血为己有,此为文贼行为。近期,于正、郭敬明被一众文人口伐笔诛,“被迫”在年底发表“迟来的道歉”。有人说,道歉虽晚,毕竟是道歉;有人说,道歉不够真诚,不如不道歉;有人说,既然道歉了,就要给一个机会。有人说,出来混,总归要还的。
1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曹丕的《典论》开宗明义,彰显了文章的重要性。
肉体终将腐朽,唯文章可传世,特别是好文章。
古往今来,多少人趋之若鹜。
曹丕的老爹曹操写了一本《孟德新书》,货真价实的原创。
过目不忘的张松看了一遍,背了一遍,说是此书为古人所作,非原创也。
曹操爱惜名声,一把火把孤本给烧了。
还有更厉害的。
宋之问为了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唯一版权,甚至把不肯转让的原创者--亲外甥也给杀了。
但如此,也留下了千古骂名,这又是何苦?
2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至今还记得初中语文吴老师对我们说的话。
“我曾经批改过很多考试卷,当时批到一些作文时,真的是拍案叫绝,给了高分。后来才发现,这些好文章,居然都有‘蓝本’!”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鲁迅先生写的‘钞书’,不但不是错别字,而且还有深刻含义!所以,你们只要能够爬到鲁迅的高度,通篇都是通假字也没有问题。”
吴老师布置了一道习题,让我们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改写成文章,第二天交工。
翌日一早,就有同学要我的稿子去抄写,一顿好话,我就从了。
文中有一句“王子安临石而坐”,同学抄成了“王安石坐在一块石头上”。
老师对他的书面评语:“狗屁不通”,口头批评:“给你抄,都不会抄”。
老师在我的稿子上就一个字“阅”!(还好,老师没有问为啥几篇都一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3
“抄得好”,外国人也能写好中国故事。
田中芳树,是日本的一位著名作家。
我看过日文版的《红尘》、《奔流》、《风翔万里》。
红尘,主要讲的是南宋时期梁红玉及其子的故事。
奔流,主要讲的是南北朝时期陈庆之、韦睿等的故事。
风翔万里,主要讲的是北魏时期木兰从军的故事。
每一本书,都参考了20多本书。
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中国人说他是抄的。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的历史,当成了他自己国家的历史,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远道和尚会念经的精神!
4
大师的坦率,抄的就是抄的。
季羡林大师的日记中曾言:“……论文总算抄完了,抄得老子手都酸了……”
但是,大师是在百花丛中酿蜜,采百家之长,融合自己的思考,整理成文,绝不是几乎通篇抄袭。
而翟天临的论文大段抄袭,就已经让自己灰头土脸,难以翻身。
于正曾言:抄袭不怕,20多集是抄袭,你只要把抄袭的剧本抻到100多集,人家就不会说是抄袭。
抄袭了还强词夺理,一旦光环失去,瞬间可以让你从云端到地狱,体验一把坐过山车的感觉。
5
我当公司内刊编辑时,收到一篇投稿,觉得写得让人叹为观止。
我随便找了三句,网上一搜,都有。
只能退稿。
无论如何,移花接木,是不长的;强扭的瓜,是不甜的。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珍惜名誉,尊重规则,让优雅文字打败蹉跎时间。
原创的东西,最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