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乐育堂语录》卷一.十三

《乐育堂语录》卷一.十三

作者: 白丁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8-10-29 08:26 被阅读17次

十三

  今之称道学先生者,莫不记得先贤语录、古圣经文,遂高谈性命,群推理学之儒,而问性命之在身心究是如何光景、如何模样,未有不咋舌而不能道者;又况既无下学,则基址无本,到头来,书是书,人是人,所述皆其唾余,而微言大义一毫不能有于身心,虽高谈阔论,一若博大通儒,而施之于日用事为,无有半点如人意者,此无本之学,不足道也。吾师望诸子为吾传道,最深切矣。至于命工虽不一等,顾其要领,总不外一双眼目。夫人一身之中,虽是神气为之运用,要不若两目之神光,炯炯不昧,惺惺长存。故昔人谓“一身皆是阴,惟有目光独属阳。”须常常收摄,微微下照,则精气神自会合一家。到得丹田气壮,直上泥丸,遍九宫,注黄庭,自然阴气消尽,而阳气常存,犹之太空日照,云雾自消归无有。诸子近时用工,不可专顾下田。虽下田气壮,自能升至泥丸,销铄上田渣滓;若神气犹懦,未至圆明,须久久顾諟,不妨以真心发真意,回顾上田,则泥丸阴气被阳气一照,自当悉化,而头目不至昏晕也。故古人谓“顶上圆光”者,此也。又观绘画之工,塑一泥木神像,必画一圆光于上者,就是此神光也。所谓“毫光照彻世界,照开地狱”者,就是此元神之光。若单守下田,则神光一时不能自整,未免多昏沉散乱。其昏沉散乱者,即真阳不上升,真阴不下降之故。今欲升降得宜,不可过急,亦不可太缓。比如半夜忽然阳生,此是一派寒冬,忽有阳气生于地下深深之处,若不知提摄神气,转眼之间又昏睡不知矣。尔等此时起,即依吾前法修持,尤要知稍用意思将神气摄之至上,庶几天清地朗,霎时间即三阳开泰,乐不可及矣。不但此也,平日守中,若神气沉于海底,头目昏晕,亦不妨提摄而上。夫玄工别无妙法,只在升降上下、往来运度而已。亦非教诸子专将神气升散于外,而不收敛也。夫以神气不运于周身,则周身阴气不化,无非死肉一团,终是无用,且日积一日,不免疾病纠缠。故吾教修命,是教人以水火周身运动,使血肉之躯化为活活泼泼,随人所用,无有阻碍,到得一身毛窍晶莹、肌肤细腻得矣。又不可贪神气之周于一身、苏软快乐,流荡忘返,还要收之回宫,不准外泄,却不要死死执着一个穴道,认为黄庭。须知收之至极处,无非与太虚同体,浑不知其所在;时而动也,亦与电光同用,一动即觉,一觉即灭,前无所来,后无所去,仍是一杳冥光景,还于无极焉耳。工夫至此,身外有身。若未到此,不过有相之灵神,不可以云仙也。我喜生自幼至老皆知从日用事积功累行修起,但以前省察存养似稍疏虞,未能

相关文章

  • 《乐育堂语录》卷一.十三

    十三 今之称道学先生者,莫不记得先贤语录、古圣经文,遂高谈性命,群推理学之儒,而问性命之在身心究是如何光景、如何模...

  • 《乐育堂语录》卷一.二十三

    二十三 真一之气 为师念生辛苦多年,未了然于此一气,不妨预为抉破。此个虚无一气,又谓真一之气,又曰真一之精,又曰天...

  • 《乐育堂语录》卷一.一

    一 凡人欲学一事,必先见明道理,立定脚根,一眼看定,一手拿定,不做到极处不休。如此力量,方能了得一件事,纵不能造其...

  • 《乐育堂语录》卷一.五

    五 明心见性 吾示明心见性之真谛。夫先天之心即性,先天之性即虚无元气,要之,一虚而已矣。人自有生后,气质之拘,情欲...

  • 《乐育堂语录》卷一.三

    三 厌离出世 人生天地之间,除却金丹大道、返还工夫以外,形形色色享不尽之荣华富贵,无非一幻化之具。在不知道之凡夫,...

  • 《乐育堂语录》卷一.七

    七 上上乘法 近来所传者,都是上上乘法。生须从静定中细心体贴,方有会悟。不然,恐信手翻阅,无大滋味。不知吾单词只字...

  • 《乐育堂语录》卷一.二

    二 阳生之时 诸子谈及阳生之道,已非一端,总不外无思无虑而来。即如贞女烈妇,矢志靡他,一旦偶遇不良,宁舍生而取...

  • 《乐育堂语录》卷一.十五

    十五 筑基有道 生学玄道已经数十余年,然而基犹未筑者,其故何也?良由修炼无序,作为不真,以行火采药不得实实把柄...

  • 《乐育堂语录》卷一.十二

    十二 安心久坐 诸子近日静养,无非从色身上寻出真身出来。第一要做一次见一次之功效、长一番之精神。法身涵养久久,始足...

  • 《乐育堂语录》卷一.九

    九 太空之空 太空之所以生生不已,直至亿万年而不灭者,非果空而不实也,中有至诚之神主宰其中,复有流行之气运用于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乐育堂语录》卷一.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vv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