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周礼·地官·媒氏》规定:“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在古时的这个情人节里,几乎全城的青年男女都来到水边聚会,在青春荷尔蒙的作用下,不论男女,统统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欢乐至极,只要看上谁就可以对TA眉目传情、投送礼物,如果对方无意,还可以不断换目标,直到找到自己的如意之人,如果对方有意,也会便会回以礼物,两人情投意合,情不自禁的可以直接“奔走”(即自由性交,在仲春令会男女之际,这是被社会所认可的,并不算失礼),礼仪比较周全的便可以让双方父母请媒人上门提亲了。
国家规定,一年仅此一次机会,如同一场集体相亲,全城未婚男女统统参与,所有人自由交谈,相中了就可定下终身,相不中赶快寻找下一个目标。
《木瓜》诗中男女主人公既是在这一场令会男女的聚会中情投意合的。
她将木瓜投入我怀中,我回报给她美玉;她将桃子投入我怀中,我回报给她琼瑶;她将李子投入我怀中,我回报给她琼玖。这不只是礼尚往来的回报,而是告诉她要永结良缘。
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将成熟的水果扔给了心仪的男子,恰好这个男子也看中了她,还将自己随身佩带的美女作为定情信物送给了少女。可以想见这位姑娘当时情窦初开的羞涩与大胆,和男子收到礼物后的心动与满意。
闻一多先生认为《木瓜》诗在说:“女之求士者,相投之以木瓜,示愿以身相许之意,士亦嘉纳其意,银报之以琼瑶以定情也!”那时男女令会,女士如果看中了某位男士,往往会向他投掷水果或香草以示中意,男士如果也中意她则会投掷美玉用作定情。如此看来那时的社会风气也是够开放,只是这样的感情基本靠一见钟情,看不看得准,就全凭各自的眼光了。
从《木瓜》诗之后,木瓜、琼瑶等物,便成为了各朝各代诗歌中的定情信物。如东汉秦家的《留郡赠妇诗》曰:“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琼瑶。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南朝宋国人何承天的《木瓜赋》说:“愿家人之予投,想同归以托好。” 到我们现代,已经没有明确指定的定情之物了,一见钟情之事更是难遇也难求,即便是如今流行的相亲,谈的也多是房子车子票子,所以,读《木瓜》诗才会更加感觉情窦初开情投意合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