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初九下午茶
医院门口,常年有卖烤地瓜的。
做头条视频那年,我还采访过其中一个女的。
说是采访,其实是暗访。
我买了一台GoPro,夹在背包上,提前打开录制,然后过去和她聊天,摆摊几年了?累不累?赚不赚钱?
类似这样的问题。
我还采访过路口卖馒头的老奶奶,70多岁了在那摆摊;采访过面馆店的老板娘;采访过水果店的搬运工。
说好听点儿叫采访,其实就是闲聊。
聊完之后,回来剪辑,起一个标题,比如“医院门口卖烤地瓜,老婆婆供出两个大学生”,上传到今日头条,
这种视频一般都会爆,话题性也强,30万播放就得100多块钱,百八十万的播放很正常。
我当时想的就是三百六十行,我全部拍过去,保洁阿姨、出租车司机、外卖小哥,等等。
类似中国人的一天。
那时候头条上有个拍农民的,开着一辆面包车天天去农村转悠,放羊的、收废品的、种地的、养鸡的,天天都是这些,闲聊个10分钟,回来一剪辑就是一个视频。
我问过他:你这个采访是提前说好的吗?
他说:不是,都是偷拍的,农村人不懂这些,你过去递根烟就跟你聊,如果你告诉他正在拍摄,一般不会让你拍,即使拍出来也不自然。
懂了,所以我也买了相机,夹在背包上,我有工作,不能和他一样到处去跑,只能当兼职做,所以只拍了几个。
后来我发现这么做不行,没经过人家同意就拍了视频还传到网上,视频播放量又挺高,万一被当事人看到呢?
我拍的都是本地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像上边那个网友,开着面包一路走一路拍,也没人认识他。
加上后来平台单价也降了,我想法也多,一天一个主意,就没拍下去。
几年后的今天,这种模式依然存在,并且很火。
抖音自从开放了长视频权限,这种采访类的视频就被搬到了抖音上,有人专门去采访农村无子女或者有子女却没人管的老人。
买点面条大米啥的过去慰问一下,或者遇见摆摊卖菜的大爷,50块钱全部买下来,然后免费送给环卫工人。
这些视频,基本都火得不得了。
因为感动,这些收到帮助的大爷大娘甚至会下跪感谢。
网友们的那颗爱心接着被点燃了,点赞,转发,评论。
主播主页都留微信,我相信,每天收到的红包应该不计其数。
针对360行的采访,已经有人在做了,而且做得不错,当然这种不是偷拍,肯定都是提前跟当事人说好了的。
这就需要一个一个的去谈,大部分人拒绝,肯定也会有人同意。
至于有没有剧本,都不重要了。
医院门口卖烤地瓜的,其中一个是东子他大姐,亲姐。
一开始摆摊怕丢人,就带个口罩,后来习惯了,就常年带着。
摆摊卖烤地瓜的,大多都是一些五六十岁的老人,他们普遍不懂地瓜的口味品种,也意识不到口味的重要性,烤熟了就卖。
咱如果选一款口味好的地瓜品种,就有了竞争力。
东子前几天去烟台,就是为了他大姐去的,考察地瓜去了。
东子在网上了解到,有一种地瓜特别适合烤来吃,叫烟薯,考察的目的一个是给他姐找货源,再一个是万一合适,可以在网上卖,通过与网红合作的模式。
为啥与网红合作呢?
因为特产这东西,指着我们自己卖,卖不了多少,我们的能力、资源、影响力都是有限的,我们发个朋友圈,才成交几单?
网红说它好,就不一样了,可能10个村子的地瓜都不够卖的。
东子一开始想让我跟他去,我上着班没有时间,就拒绝了。
他回来以后,让我过去尝尝地瓜,说是给我带了一箱,正赶上那天忙也没去,改天中午,我俩去了医院门口。
在他姐那里,一人吃了一块烤地瓜,味道确实不错。
甜,软,滋滋冒油,卖相也好。
东子倒是没有说和网红合作的事,他说想给他姐弄一个店面。
摆摊虽然赚钱,但太辛苦了,弄个店面,专门卖烤地瓜,货源就直接从烟台发过来。
问我的看法,我本想打击他一下:有些生意就只能摆摊,开了店面不一定赚钱。
但是,他的心情我能体会到,他主要是心疼他姐。
所以,打击的话我就没有说。
毕竟我也没有啥商业眼光。
万一,人家真做出来一个烤地瓜品牌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