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的舆论,把曹、陆、章视为卖国贼,后来的教科书也承袭了这个说法。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三人似乎被永久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时人的看法和后来的定论,自然有其中的道理。比如,在持续多年的不平等条约、尤其是秘密条约后,时人对政府的不信任越来越大,对经手其事的人更加反感。
所以,在五四前后政争激烈、报刊风行、民智初开的复杂情势下,曹、陆、章作为中国政府对日关系的具体经手人,很快就成了众矢之的。
到底什么才是卖国贼,具体标准或底线在哪里?作为百年后的历史回顾,这个可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从字面来看,应该指背叛祖国、出卖国家利益的人。
撇开曹、陆、章的性格人品不说,他们被指为卖国贼,主要是因为参与了袁世凯及北洋政府的对日系列不平等条约。
从保护国家主权完整的角度看,这3人参与签订的条约、密约,肯定是损害了中国的利益。虽然他们不是决策者、也不是最终负责人,但作为具体经办人,自然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在当时的复杂情形下,这3人成为舆论的焦点和群众打击的对象。事实上,真正的卖国贼是当时握有权柄的袁世凯和北洋军阀。
历史的进程,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吊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