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后不久,就又打回原形,反正都是乱,整理到底还有什么意义?
今天我想跟你聊聊,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整理复乱这件事,甚至让复乱成为你成长的契机。
几年前,当我也喜欢在家整理,喜欢看到家里井井有条的模样,但自从有了娃,整理后不用一天就变乱的状况,真的让我非常抓狂,甚至几度想要放弃整理。
既然这么快就乱了,我为啥还要花老半天去整理呢?干脆就这样吧,还不如调整自己的标准,随他去吧,有孩子的房间怎么可能不乱呢?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就一直觉得有娃的家,想要实现井井有条的整洁状态,绝对是不可能达成的状态。
但自从系统的学完整理后,我就一直想打破这个魔咒,我就想试试看,有娃的家难道就不配拥有整洁的家吗?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整理方法不对?是物品太多?是娃的问题?还是整理者自己的问题?还是?
于是,我先从自家开刀。先是调整了整理方法,完全按照五步法(清空-分类-取舍-归整-贴标签)进行整理。整理的过程,俩娃还忍不住也加入了整理的行列,争着抢着要一起整理。开心,整理就是这么有魅力,于是很快我就大告成功了,顺带还交代给俩娃,告诉他们每个玩具、物品都有自己家,以后玩完要记得放回去。他们都开心的点点头。
接下来,我就坐等奇迹的出现。
最开始几天,还不错,但是一个周末过完,家里又乱得不成样,客厅差点沦为游乐场。于是我赶紧催促娃及时归位,连哄带威胁的,才让他们收拾完乱局,我再来帮他们收尾扔垃圾。哎,说实话还是累。难道每次都要我大动干戈的来催,才可以吗?
直到有一次,听一位美育教育者的直播,他提到美育中很重要的一点,要教会孩子完整的做完一件事的能力。什么意思呢?拿绘画来说,当你家孩子在家绘画时,通常是怎样的操作流程呢?是你还是孩子自己准备画画工具?他缺少了任何工具,是会自己去固定的地方拿取,还是只需要喊一句,“妈妈,我**找不到了,帮我找一下”。孩子完成绘画作品后,除了会向你展示作品外,是否会自己洗干净绘画工具,收拾好并放回原处?还是他只管享受画画创作的乐趣,画完后的收拾归位啥杂活,就都是家长的事了。甚至家里从未有过归位的习惯,而是今天在哪画完就随手放哪,明天要画时再开始东找西找,甚至找到啥就只能用啥,非常随性的状态?
而完整的做完一件事,其实是一项需要用心培养才会形成的能力。如何培养?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画画的整个过程是包含画前准备,绘画创作,和绘画后的整理三个步骤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自己学会独立完成。
而越是从小事着手培养,慢慢的,不管是自己的学习,还是生活中小到吃饭、洗澡等一系列的做事过程,孩子就都有独立完成的能力和习惯。
从短期来看,孩子的这种能力养成,一定会帮大人减少很多日常琐碎的工作,总之就是让你省心。从长远来看,孩子将来也会成长为一个做事有责任心、有始有终的人。而不会随性做事,甚至养成虎头蛇尾的坏毛病。
所以我在调整了整理方法之后,开始做了第二个努力,就是花时间在生活中培养孩子完整的做完一件事的能力。于是,他们无论是绘画、玩玩具、看书、写作业、甚至是洗澡。我都会有意识的去要求孩子,从头到尾自己准备,自己收尾。
当然这个引导的过程,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人都有惰性,更何况孩子,在一个新的习惯养成时,同样需要我们用合适他们的方法,去耐心引导,甚至需要陪伴他们一起去完成。而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点,用心耐心的陪伴,直至新习惯的养成。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大人也不要太操之过急,从先完成一件小事开始,用游戏、鼓励的方式,尽量在整个过程中,让孩子体验到轻松、开心,还能在做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只要当孩子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到,他其实会非常自豪,无形中又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慢慢的,你会发现,某天,不用你的催促,他会主动去做这件事,并向你来炫耀他的成果。此时,记得及时鼓励哦!
最后,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还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家长以身作则。不能只是要求孩子,否则我们所有的努力和引导,都会变成无用功。
而关于大人如何能养成随手归位的习惯?我自己在践行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惊喜的发现。
首先,我们搞清楚一个前提,哪怕有正确的整理方法,复原了一个井井有条的家,在家里没有阿姨长期帮我们维护的情况下,必须得靠自己的归位习惯了。而大人养成习惯和孩子是一样的,都需要我们刻意为之。那难道就没有轻松一点就能做到的方法吗?一定要很努力、很刻意才可以吗?
每天工作就很累了,回到家本想葛优躺,好好放松一下,难道还要努力的去维护所谓的秩序,这未免太缺乏本该有的生活气息了吧。更何况,乱一点但所见即所得的状态,也是我的习惯,我也能接受,我还要努力为了所谓的外观,而那么辛苦吗?
当然整理这件事,和其他事情一样,只有你真正准备好想要改变,真正想要获得整理后井井有条的生活模样,你才会去做,否则当自己的想法、观念不愿意改变时,我们也完全可以接受我们目前的状态,无需为了整理而去整理。
所以,你想要开启整理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不妨列出至少3条非做不可的理由吧。
如果你真的有了非做不可的理由,那我们也还是有方法,让归位不复乱变得容易的方法,一共有2个方面:
1、你在养成归位习惯前,用心花费足够多的时间精力或者财力去完成一次彻底的全屋整理。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也许你做的整理并不是真正的整理,最多只是收拾和清洁。依然有很多物品分类不清,找不着,使用不便,那乱是正常的。其次,一定是花费了足够多的时间精力或财力。什么叫足够多?就是这笔花费,是让你有点心痛的,不想再花费第二次。足够的花费,一方面代表你的决心和动力,另一方面这个过程本身就会产生足够强的持续热力,让你愿意去保持。
不信,你试试就知道了。
2、调整自己看待复乱这个问题的角度。如果你做到了第一点,依然复乱,那就更加要留意这个乱在提醒你什么?因为外在环境的呈现,其实是你内心最真实的写照。我自己也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有段时间,自己状态不太好,感觉特别累,用过的东西真的就没有心力马上或定期归位,那些东西就像我们内心的那些负面能量一样,非常直白的呈现在我们眼前,甚至我们也没有动力去恢复。因为我们的内心能量不足啊。
这个时候,我们更加需要好好拥抱自己,接纳自己暂时的状态。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是这段时间的工作负荷超出我们身体所能承受的范围?还是最近遇到了什么事,让我们状态比较低落?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去看见现状,但不批判。不要觉得我怎么可以这样,是不是我太懒了,是不是我不够好,而不停的否定自己,要知道凡事都有高峰和低谷,田地都需要时间去修复,才能恢复肥沃,更何况人呢?每一次的低谷,也是一种休息,是在积聚力量,为下一次重新出发做更充足的准备。
其次,我们要去关照自己正在经历的这个状态。看看自己正在经历怎样的感受,这些感受背后,有怎样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在渴望什么?问问自己,要获得内心的渴望和满足,我们又可以做点什么呢?
最后,当我们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躺平、探索,内心慢慢有了新的动能时,我们就可以立马去行动了。这时很有可能你就想要去整理自己的房间了。而在整理的过程中,你也会收获到更多的轻松和力量。
相信我,每一次的经历和过程,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我们只需要多一点点静待花开的耐心,再多一点点对自我的觉察,你终将从低谷走出,进入到下一次的高峰。
家居的空间就如一面镜子,帮助我们更好的看见自己。
所以不复乱,它不是一个每时每刻都要保持的状态,处于动态生活的我们,在面对使用中的混乱,低谷期的杂乱,学习整理过程中的乱,我们都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
允许但不将就,只要我们有明确的内心所向,终将达成理想的状态。
祝福所有的朋友,都能借助整理物品,整理出美丽人生。
PS.如果你有整理方面的任何疑问或关心的话题,欢迎留言,我将以文字的形式和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