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是从柳永这里得到了极大的改革,得到全新的形式。柳永之于宋词的作用,怎么说都是不夸大的。
柳永父亲不断升迁,他也跟父亲回到了京城。他父亲怕耽误了他的学业,就让他的叔叔把他送回了福建老家。柳永就在武夷山的怀抱里,畅游于天地之间,倒是快乐地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
到1002年他已经18岁,他再次告别家乡,到京城开封,参加科举考试。他带上盘缠,就踏上了北上的道路,北去的道路,路途遥遥,寂寞的旅途就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意中人,写下了一篇千古不朽的一首词《蝶恋花》。当年他已经18岁,看来在福建老家他已有心仪的女孩了。
大诗人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当中谈到读书的三重境界,他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所以说柳永的这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已成千古名句。可见当年才只有18岁的柳永是多么的才华横溢。
走了半个月后,柳永才到杭州。看到杭州的繁荣景象,令他目瞪口呆,流连忘返。把他的那位“伊人”也忘了。在杭州停了两年,花街柳巷没少去。
柳永在青楼中很混得开。他的盘缠也花完了,他也不想科举考试了,想定居在杭州。当时他慕名一个叫孙河的知州,想投靠他得到他的帮助,就写了首词,托人把这首词送给孙河,题目是《望海潮》。他是把当时整个杭州的风貌,用他的文字给描绘了一番。告诉人们这里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又是周围几郡的首府,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当时像杭州这么大的城市很少见,他描写的钱塘江,当时他的内心应该是无比的赞叹。他写到每家都非常富有,有珠宝、陵罗绸缎。他写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现在还被人们经常引用。整个杭州白天能听到各种乐曲,晚上还能听到大家采莲时唱歌。他还写到人们看到孙大人出来,锦旗迎风招展,听着小曲看着美景。他说敢肯定未来的某一天,孙大人一定会在皇帝身边,把杭州的美景说给皇帝。肯定是“高官得坐,骏马得骑”。
柳永的这般吹捧,使孙河大为愉悦。次年他果真被调到了京城。可是怨柳永的命运不佳。孙河到京的第二年就去逝了。柳永显得非常沮丧。
在150年之后金国和南宋对峙,完颜亮很喜欢宋词,又看柳词。当他读到《望海潮》被“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所吸引。这么美的地方,他就想得到,想长期居住在这里。他就带领一班人马攻打杭州,他一走,后方就有人称帝,把他的位子给占了。完颜亮在杭州大败。他这次的贸然行动,也更改了以后的历史。柳永也没想到, 他的一首词,日后也帮祖国灭了金国。
柳永继续留恋杭州、苏州、扬州、寻花问柳,在杭州整整六年。这段生活也为他日后的生活埋下了伏笔。这六年是从18岁到24岁,是度过了它青年时代非常放浪的一段生活。
1002年出发到1008年才到开封。他给父亲夸下海口,能科举考中,他胸有成竹地参加科举考试,但最后名落孙山。当年皇帝要求写四书五经之类的文字,不让写腐糜的诗词。
没有考中的刘柳永,非常愤懑。他写下了一首很有名的词《鹤冲天》。在他看来,这么个昌明的时代,这么圣明的君主,把他这么有才华的词人都给遗忘了,不做那个官也罢。他自称“白衣卿相”,说自己是国家的栋梁。就不要这个名吧,继续和意中人饮酒作乐吧!
1015年他再考落第。1018年又落榜。到第四次科举考试,他其实中了进士,又被宋太后划掉了,太后说你不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你就去唱吧!
这次以后柳永经常出入花街柳巷。当时流传着这样几句话“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七”指的就是柳永,他在家排行第七,所以都称他“柳七”。还有很多歌姬花大价钱买柳永的词,所以柳永成为有史以来逛妓院不花钱,还挣钱的人,同时还交往了很多相好、情人。
其实从他的词里,就可以看出很多,比如:秀香、佳娘、莺莺、素娘、瑶瑶、虫娘等等。他为他的很多情人每人写一首词,他写的词通俗但不低俗。这些情人当中,他最宠爱的一位情人,他的心头肉是虫娘。
柳永几次不第,心灰意冷,就想离开让他伤心之地。离开京城,开始了他之后十年的浪迹天涯。他最舍不得的人不是他的爹妈,而是她的心头肉:虫娘。他跟虫娘离别时,给她写了一首词:《雨霖铃·寒蝉凄切》这一别就遥遥无期了,接下来就开启了他另一段不凡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