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泽东逝世46周年祭日的今天,我忍不住要写一写教员年轻时所钦佩过的一个重要近代人物——梁启超。
因为这几天,大宝读着《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这本书越来越爱不释手,几乎每天都会向我推荐一次,告诉我要好好学学梁启超先生是怎么面对困难和苦难,怎么在生活中磨练、提升自己的修养与德行的。
于是,我每天也会抽空捧着Kindle读几页,看得同样很是欢喜,喜欢看梁启超娓娓道来、尽心尽责地指导、帮助自己成长中的儿女们,喜欢看他谈及正在经历的苦恼与自己试苦难为修养机会的应对,喜欢看他兴味盎然地与自己心爱的子女们打趣。真是一个既有趣,又温柔,而且很厉害的长者。而且,他书信中所谈及的时日,距今不过百年而已。
然而,最近,看到1925年之后的几篇家书,却时常跟着忧伤起来。他在信中笑谈自己身体已恢复,正忙于工作,只是偶尔过劳还会小便略红而已,并且一直惦记着要筹划去一趟美国见见自己远方游学的儿女们。我却知道,几年之后他便于56岁的英年忽然病重去世。他支持心爱的忠忠投身军旅,去西点留学。可是,梁思忠却在25的大好年华,因急性腹膜炎不治,亡于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的19路军军中。那经常出现在家书中,给他与家人带来几多欢笑的「小白鼻」梁思同,6个月大时也不幸夭折。他坚定地不再置身政治之外,言谈中坚定而担当,背后是当时的中国百姓正滑向军阀混战的最深渊,距离全面抗战爆发已不过10年光景。
对比着他家书中传递出来的那种稳定和力量感,再回想他与当时的中国正在以及即将经历的苦难,不禁颇为唏嘘和忧伤。
这就是差距吧,毕竟还是自己修养差太远,且高山仰止,再埋头自修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