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两天时间把前提感兴趣的Scrum学习了一遍,笔记如下。相对其他课程的靡靡之音的课程,Scrum的课程就显得很生动,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看来对比,学习过程也收获颇多。
目录
- 知识技能:实用敏捷的真正意义,理论和现实认知的不同
- 地位角度:好流程不是解决问题,是暴露问题
- 价值观:敏捷的价值观、猪鸡游戏带来的启示
三个工件、三个角色、五大会议以及五大价值观
两种项目管理模型:瀑布模式和敏捷模式
- 敏捷是为了世界不确定性和适者生存
- 需求不确定性和技术不确定性
- stacey模型(斯泰思)
- 不是所有的项目不是都需要敏捷
敏捷是一场关于适者生存的进化
- scrum的假设是沟通是有缺陷的,而改变才是永远不变的。在不超过30天的短周期内,建立起他们认为最终想要的东西(MVP最小可行产品),这在周期的最后会被检查。然后根据结果和需求的和谐程度,要做出下个周期的计划。这是一直在改变的持续反反馈,根据检查结果和需求变化做出改变。
敏捷角色重定义:
- 产品负责人:赢得市场,为产品负责
- 敏捷教练:打造阐述团队,培养团队,教练思维,技术思维变成成长思维
- 开发团队:技术交叉性和团队自组织性,指导和决策,专注一个任务,多任务切换的工作效率不高。决策是团队的,没有人能够说服你,只能你自己说服你。只能指导,通过询问的方式来提醒。
- 斜杠青年,多技能
角色的划分是在于相互协作
- 敏捷教练不替他们做决策,而是培养团队他们的自组织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话多会扼杀团队的创新
- 产品负责人和团队之间沟通需要有边界感
为什么是仪式,遇到的问题
- 仪式是为了不同寻常,正视,准时开始和准时结束,有规律固定
- 形式主义:整个过程中没有产出、没有结果
- 输出是下个流程的输入
- 会议不成系统,更有效的方式
五大会议缺一不可
- 输入输出角度:前者的输出就是后者的输入,缺少任何一个会议,都无法形成流程闭环
- 从相互的作用(迭代周期的范围和进度): 细化大会、计划大会是从范围到进度的规划会议,而每日站会结合看板和燃尽图,对前期的规划工作有了监控的作用;而演示会的存在加深了团队和客户之间的范围反馈;最后的回顾大会为质量做出了贡献
- 各位角色的参与:这些大会大大增加了产品负责人的参与度,把一个以前都认为是重要但是边缘化的角色纳入进来,而团队更注重站会的沟通来解决进度和风险问题
好的流程是为了暴露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 量化团队的一个迭代周期内的工作量
- 工作绩效是增长还是降低
- 需求何时交付
- 项目活动中喜欢藏缓冲时间
- 判定团队工作是按计划走的还是未来要延迟,怎么预测新的交付时间
项目的可视化Visibility
- 定义团队工作量
- 判断工作量---------------------看板
- 项目进度预测------------------每日站会
- 团队的绩效---------------------燃尽图
什么是故事点估算
- 用户故事量化工作量
- 根据团队容量来定义工作量,上线时间
- 根据团队速率来定义下一个迭代周期的工作量
学会讲故事
待办ToDo、进展中WIP、完成Done
做了什么,预计做什么,遇到什么障碍
暴露问题:
- 第一步了解你的团队和工作量,可视化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 解决问题是人,人是为了解决创新和解决问题而生的,重复问题就不该由人来解决
- 建立项目可视化的三驾马车可以尝试做起来,团队了解故事点估算是最难的一步
猪与鸡的故事
- 对于他人负责工作,可以辅助、建议或者质疑,不能替他人做决策
如何获得信任:
- 尊重
- 专注
- 承诺
- 专业:可视化、数据说话,情商,交付能力
团队章程中的规则:
- 甲乙都要积极参与
- 以团队为核心做好范围、进度、质量的自我管理,尊重团队的自我管理
- 五分钟解决不了的问题,马上上报
- 遇到变更请求,及时上报项目经理
- 站会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讨论不超过7分钟
- 一定要召开演示会和回顾大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