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山·作家之眼2025/04/28
第一次听说“慢脚文化”,了解完之后毛骨悚然。
据某大V报道,“慢脚文化”逐渐在青少年中兴起,愈演愈烈,有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那何为“慢脚文化”呢?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各种妖魔鬼怪陆续涌现,经过包装后出现在看客们的面前。
之前的海岛椰子汁就在直播间大秀钢管舞,遭到了大家的强烈抵制,被平台要求整顿。
如今,这种擦边球的低俗文化,被部分中学生甚至小学生模仿,这些心智发育还没有完全的孩子们为了获得关注,她们穿着暴露的衣着,在镜头面前搔首弄姿。
更有甚至故意拿着一本书或某物品放在着隐私部分旁边,坐在椅子上,对着镜子做一些媚俗的举止,博人眼球。她们公然寻包养、寻主人,完全没有道德廉耻。
有些女孩竟然还以辍学为荣,坦言自己辍学之后,心情变好了,皮肤也好了,整个人美得冒泡。或者以嫁给中年人为荣,炫耀自己的老公比自己大,嫁给中年油腻男,早婚早育成了炫耀的资本。如05年的宝妈在网络晒出自己三胎生活,初中宝妈的育儿生活。
更让人三观炸裂的是,有一种“狱嫂”不以为耻,还感觉特别骄傲,觉得自己的男朋友或另一半犯法了,吃公家饭,多厉害。极端者还会整容,如割耳朵、割一部分舌头。
没有最炸裂,只有更炸裂!
什么“姨妈血拌饭”、“菠萝味饮料”,光看名字就让人头皮发麻,忍不住要作呕。她们拼命吃菠萝或者喝有菠萝味的饮料,这样的她们的汗液、体液中就有菠萝味,再将这些菠萝味的体液收集起来给异性喝。然而,这些扭曲的、疯癫的行为,正在瓦解她们的世界观。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要么是贫穷和落后,要么就是缺爱的孩子。在发达城市,孩子们接触到更多的社会面,他们反而不容易被影响,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和辨别能力。
而那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没有在身边引导,爷爷奶奶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加上隔代亲,对于孩子监管力度不够,刷手机成了心里缺爱的孩子们的快乐源泉。当手机上出现那些擦边球的视频时,没有人从旁引导,长期以往,他们的思想就会被侵蚀。
还有一种家长喜欢打骂孩子,否定孩子,孩子渴望被外界的认同。当屏幕前的一句恭维话,就成了拽住她们的救命稻草。
这不禁让人疑惑平台是怎么审核的,竟然让这些如此没有下限的视频播放,监管部门到底监管了什么?
或许有人说,这大人都在看,娱乐而已,不必如此夸张,杞人忧天吧?
想想泰国为什么会出现人妖。
那不是简单的文化现象,而是一个社会畸形发展的苦果。
人妖文化的流行,表面看是旅游业的产物,是泰国为了吸引游客而纵容的特殊产业。实质上,那是教育缺失、社会阶层固化、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的结果。在那片土地上,贫苦人家的孩子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只有通过异化自己,才能谋得一线生机,才能在残酷的现实中有口饭吃。
而回到当下这股"慢脚文化",不正是在重复着相似的轨迹吗?
一群不谙世事的少女,被算法推送的低俗内容包围,在点赞与评论中迷失自我。平台算法以流量为导向,不断推送她们能博取眼球的行为,让她们误以为这就是成功的捷径。而监管的缺失,社会的漠视,让这些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当14岁的女孩晒出自己与"男友"的亲密照,配文"我的男人很爱我";当15岁的初中生直播怀孕生活,骄傲地说"我有两个宝宝了";当整容医院推出"狱嫂套餐",教女孩子如何打造"犯人家属"妆容,我们还能用"娱乐"二字轻描淡写吗?
这些孩子,本该在学校学习知识,在操场上奔跑嬉戏,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可如今,她们被迫在小小年纪就面对成人世界的阴暗面,在利益诱惑与价值迷失中挣扎。她们的未来,已经被这些低俗文化蚕食殆尽。
泰国的人妖文化已经存在数十年,成为该国旅游业的特色标签。可谁又看到,背后有多少孩子被迫离开学校,终其一生都与药物和整形手术为伴?有多少家庭因此支离破碎?又有多少人的人生轨迹被永久改变?
"慢脚文化"与泰国人妖,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本质相同:当一个社会不能为青少年提供希望和出路时,他们就会自己寻找畸形的出路。
若今日我们对此现象视而不见,任其发展,难保不会在未来十几年后出现类似的人妖产业。那些在镜头前搔首弄姿的青春少女,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被社会物化的群体?那些以"嫁大叔"、"寻主人"为荣的价值观,会不会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平台与监管部门难辞其咎。
算法推荐机制在吞噬文化底线,流量变现的诱惑让监管变成一纸空文。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价值导向都无法坚守时,还谈什么民族未来、文化自信?
更可怕的是,这种现象已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上游是批量生产的低俗内容,中游是推波助澜的算法推荐,下游是日趋低龄化的内容创作者,而末端是麻木不仁的"观众"。所有人都在这个闭环中扮演着帮凶的角色。
改变,必须从打破这个闭环开始。
首先要加强对网络内容尤其是未成年人相关内容的监管,对传播低俗、不良内容的账号与平台实施重罚;同时,学校、家庭要给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尽量陪着孩子多去户外看看,或者有意义的活动取代对虚拟世界的沉迷。
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是否给予了年轻人足够的希望与机会?当正规渠道的道路越来越窄,当努力学习与拼命工作并不能换来应有的回报时,谁又能责怪年轻人选择"剑走偏锋"?
解决之道,既在堵,更在疏。
若我们不能亡羊补牢,今日的"慢脚文化",明日就可能演变为伤天害理的"产业链";今日沉迷其中的女孩,明日就可能成为失去希望的"囚徒"。
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所有人共同正视的社会现实。
从人妖到慢脚,异化的青春,值得每个人警醒。(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