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步入婚姻、进入一个新家庭会望而生畏。那种感觉像极了被放逐到异国他乡,你对那里的语言、习俗、规矩一无所知,而且,最令人忐忑的是,没有一个中立方会告诉你,怎样的相互期待才是合理的。
其实,即便结婚多年,我们也一人无法更清醒的看待问题,从而做出选择。
在苏珊.福沃德博士《原生家庭.婚恋版》一书中,提到了一个《个人权利法案》,其中包含了三个条款。作者希望我们能够烂熟于心,“在压力巨大、不知所措的时候能够有所依靠”。
条款一:作为人的权利
1、保障自己的身心健康
2、受到尊重
3、表达自己的信仰、感受、观点、信念、价值观和传统
4、感到愤怒
5、抚养子女不受他人干涉
6、犯错
7、改变想法
8、不受伴侣父母影响,与自己的父母、伴侣和子女单独相处
9、受到认真对待
条款二:和伴侣相处时的权利
1、与伴侣共同订立并维护家中的规矩
2、和伴侣父母之间出现问题时,向伴侣寻求帮助和支持
3、出现伴侣父母让你感到难过或对你挑剔、苛刻、控制欲很强等情况时,向伴侣表示抗议
4、希望伴侣把你放在第一位
5、当你和伴侣的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时,要求对方和你一起接受咨询
条款三:和伴侣父母相处时的权利
1、说“不”
2、表达异议
3、不爱他们
4、在他们伤害、冒犯了你或是待你不公平时告诉他们
5、拒绝他们干涉你和伴侣之间的事务
6、对他们提出合理的要求
7、定好和他们相处的时长上限
8、在计划节假日和其他特殊日期的活动时有发言权
上述三个条款,我们称之为“期望的权利”,是指你对他人对待你的方式的期望。还有一种“行动的权利”,指的是当你的权利被侵犯时你应该采取的行动。这些包含了“要求”和“表达”字眼的行为,会帮助你保障自己的基本权利,让你更有力量采取新的措施,从与伴侣父母的混战中脱身。
读完这些权利,我有一个感受就是:如果你以前对自己的这些权利并不明确,现在看到后并不能帮助你一下子知道该怎么做。有个最大的障碍,就是“你习惯了”,你害怕做出改变。
熟悉意味着可预见性,变化则意味着可怕、未知、不可控。
但是,变化也让你有机会真正改善自己的生活,所以,唯有改变才是唯一的出路。
为此,苏珊博士又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分析了“抗拒改变的心魔”,以及如何通过列出“恐惧清单”、“自我暗示”、“管理愤怒”、“代入你爱的人想象权利”等方法来做好心理建设,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不过,与权利相对应的“责任”倒是要进行明确,那就是:
1、真实地表达你的顾虑和感受,不进行人身攻击
2、对于你和伴侣及其父母的矛盾,坦诚地说明你需要负责的部分
3、清楚、明确地说出你现在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从头到尾诉一遍苦
4、尊重你的伴侣,不论你多愤怒
5、尊重你伴侣的父母,不论你多愤怒
希望我们都能够在明确自己的权利时,也能够理解好这些责任。毕竟,我们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让家庭更和谐、关系更舒畅,而不是作天作地地把家折腾散,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