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字字句句和泪诉衷肠,世世代代共情传壮志

字字句句和泪诉衷肠,世世代代共情传壮志

作者: 一叶田田 | 来源:发表于2023-04-08 16:25 被阅读0次

(全文1140字,阅读约需3分钟)

《与妻书》,林觉民先生,和泪诉衷肠,希望爱妻能“察吾衷”“体吾此心”“尽吾意”。这是一封遗书,更是一封“情”书。

谓之“遗书”,因为此书写于林觉民先生决定赴死之前——辛亥三月廿六四更时。革命者们策划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广州起义(也叫黄花岗起义),林觉民参加了“先锋队”即“敢死队”,抱着必死之心,写下了《与妻书》。“汝其勿悲!”“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汝不必以无侣悲”等诸语皆为临终遗语,殷殷切切又肝肠寸断。

谓之“情书”,更切。

书中反复倾诉“爱汝”之情,4次写到“爱汝”,反复致意,6次直以“爱”字抒情。还有“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的以“死”写“爱”,“意映卿卿如晤”等用典委婉深沉地表达“爱”。因爱汝至极,故而生出死别之“恸”,信中7次书“悲”:“忍悲为汝言之”“汝其勿悲”“吾担悲也”“余心之悲”“汝不必以无侣悲”“(吾)一恸”,直言悲痛。“至爱”因而“至悲”,“至悲”足见“至爱”。这是给妻子的“至爱”情书。

为何要如此呢?生活中有“甚幸,甚幸”和“不幸”中的“幸”,因为林觉民出身富贵之家,“面貌如玉”,而且还是一位学霸、才子,与妻子琴瑟和鸣,已得一子,妻子腹中还有一子,本可以独善其身,然而,却要舍弃这所有的一切赴死,为什么呢?

因为“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人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卒不忍独善其身。”为国事、为天下之人不再“不当死而死”“不当离而离”“吾牺牲百死而不辞”。信中5次念及“天下”:“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也。”5次提及“国”,反复将“天下”“国”对举,是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而朴素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

当面对家和国之间的选择时,林觉民先生勇毅地把对家人的爱升华为对国的爱,把一个人的灵魂升华为民族魂。

这也是一封写给那个积贫积弱的祖国的情书。

读来字字句句无不含“爱”又无不含“悲”。最终林觉民先生牺牲了,最后黄花岗起义失败了,那这样的牺牲有意义吗?林觉民先生在起以前的筹备会上说:“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吾辈死,而同胞尚不醒者,吾决不信也。使吾同胞,一旦尽奋而起,克复神州,重兴祖国,则吾辈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宁有憾哉!宁有憾哉!”

读《与妻书》,能不落泪乎?教读《与妻书》能不共情传壮志?

基于以上对文本的解读,所以,《与妻书》的教学设计初步设想如下:

略(编辑整理好了,下次再发)。

相关文章

  • 小廿

    提笔诉衷肠 怎奈泪两行 非不懂成全 尤记当年情

  • 如梦令·缘尽

    只道浓情余烬。 怎料重逢泪陨。 夜话诉衷肠, 陋榻相依共枕。 缘尽。缘尽。 终是有缘无分。 ——钦谱后唐庄宗体 (...

  • 《七月明志》

    物语偏传祥云在,几杯下肚诉衷肠,望月寄梦心飞起,夏夜留住七月情!

  • 难言情深

    时光太短,思念太长 衷肠难诉,总为情伤 几多花落,几分泪长 几笔落墨,几行情诉 青鸟何处,寄我素笺? 世界太浅,思念太深

  • 七律 参加颁奖典礼抒怀(新韵)

    欣逢盛世迎国庆, 万里江山画卷长。 爱溢诗行抒壮志, 情倾笔墨诉衷肠。 同频共振荡心曲, 上下和鸣谱乐章。 经典诵...

  • 梦太短

    梦太短 夜太长 泪湿衾枕 难诉衷肠

  • 苏幕遮

    叹离愁,道珍重,依依惜别,别时泪两行。 少年携笔带吴钩,壮志不减,回首诉衷肠。 卸甲胄,归故乡,功名利禄,化作梦一...

  • 更漏子

    痴痴望,心猛浪,眸中情炽揪心。倾盆雨,天泪殇,惜别诉惆怅。 漂海角,梦在乡,鱼雁难传衷肠。天涯望,彤云下,...

  • 2017-05-28

    红尘三千丈 几曲哀情诉衷肠 是谁素手轻扬 几段空忆离殇 是谁执笔相忘 几度相思几泪行

  • 无题

    清明雨纷纷 后人相思泪 一纸诉衷肠 缅怀先辈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字字句句和泪诉衷肠,世世代代共情传壮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cv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