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睡了,打开手机上闹钟。看到一条未读的微信消息,点进去简单回复。刚要退出,看到周杰伦老婆怀二胎的新闻照片,哟,肚子都大了还那么瘦。叮叮叮,短信跳出一条信息“你在***的520元优惠券即将到期,请尽快使用”,哎呀,正好有点东西想买,去看看。
不知不觉,30分钟过去了。
我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关掉了手机。12点前睡觉的计划再次泡汤,我有些沮丧,还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我的自控力越来越差了。
是我变得软弱了吗,有这个可能。但还有一个事实是:
那些诱惑我的东西越来越聪明了。
海妖塞壬用歌声诱惑船员,再吃掉他们
以前的诱惑:简单粗暴
小时候,小伙伴来找我玩,扯着嗓子在门口喊“圆儿,出来玩啊!”,我妈吼上一句“她在做作业!”,就让我彻底没了念想,老老实实把作业做完。
那时候的广告也很蠢,就会在电视里一遍一遍喊“送礼就送脑白金,脑白金!”,听的耳朵再起茧子,不需要送礼的人,也绝对不会掏钱。
现在的诱惑:随风潜入夜,诱你细无声
你正在看一篇”如何做好红烧肉“的文章,你最喜欢吃红烧肉了。越看越感叹,有那么多讲究啊,作者真是以工匠精神在对待红烧肉呢,这样的生活真的让人向往,我每天急匆匆的,真的应该调整下生活节奏了。
这时候文章底部出现了一张照片,一只手正在打开一只橙色炖锅的盖子,热气升腾出来,橙色的锅子映出肉的焦黄,仿佛听到了食物吱吱作响的声音,这就是我要的feel!!
什么?这个锅子有卖,而且系出名门,铸铁材质可以最大限度还原肉质的鲜味,599有点小贵,但还可以接受,哦,还有公众号福利可以减50块。我早就想扔掉那个已经烧黑的不锈钢锅子了!
这样的广告还只是小儿科,百度去年收购营销牛人李叫兽的公司,“要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开发洞察消费者行为、启发创意生成方案的营销工具。”人工智能可以深度学习我们每一个人的偏好、行为模式、需求以及影响因素。他们希望通过”工具化的方法“,让哪怕资质普通的营销人员,都能够迅速切入消费者的内心,打动TA。
在有些人的眼里,我们正在变得透明。
诱惑进入到高层需求,自知自明越来越难
我心知肚明自己看昆凌怀二胎是吃瓜群众的八卦之心,和以前人站街上看人吵架一样一样的,很low。如果对自己还有点要求,至少可以在30分钟以内醒悟过来——你这样太无聊了。
但有一些诱惑进入到更高级的需求层,这让人甚至很难意识到,自己不过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比如,优越感的需求
当知识以一种方便喂养优越感的姿态出现时,它就突然流行了。以前一年看不完一本书的人,却愿意关注30个公众号,每天浏览的字数接近半本书。
因为知识的获取也是有即时满足感的。一方面是新认知的冲击体验,另一方面就是,我GET到了这个点,但别人不知道,所以我比他们优秀。仅仅只是转发一下,加上一两句感叹,就能瞬间觉得自己是一个更好的人,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上瘾的。
有一本书《乌合之众》就是这方面的鼻祖,书的内容说什么我已经忘了,但我记得自己的亲身体验:看完书之后好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身边人就是”乌合之众“,我陶醉在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良好体验里,直至记忆消散。
还比如,认同感的需求
以前要获得周围人的认同是很辛苦的,总得有些具体的表现,比如成绩很好,赚钱很多,对别人很照顾。每一条要达到都要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也带来很多煎熬。
但是现在有更多选择了,你可以完全无视坐在你旁边追着你工资问的三姑六婆,只需要打开手机,进入一个群,开始说话,就可以了。这个群可以是任何主题,比如:买买买、粉爱豆、直播、八卦、美食……我们可以轻松加入社群,高兴了混熟了,天天获得满满的认同感;不高兴了,也可以轻松退出,甚至拉黑他们,这辈子再不会遇到。不像那些讨厌的亲戚,怎么都断不了联系。
应运需求而生的是越来越多的干货,知识类服务产品,越来越多的社群。
需求被满足是好事,可当有产品被生产出来直接满足它时,人就该警惕了:这真的是我要的吗?
有时候,越容易得到的东西,就越不容易持久。因为人很难骗自己,没法对虚妄视而不见。
这就像戴着VR眼睛跑了5公里,无法阻止脂肪在身体里滋长。
这个世界越来越热闹,我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欢乐、机会,也产生了更多的迷茫、焦虑。
我喜欢现在,我不想回到旧时候,可在这样的时代里,自我控制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单靠朴素的自我觉醒已经不够,面对着诱惑的进化升级,自控力甚至需要进入技术化应对阶段。
因为最终,你会发现,重要的事情,不过那几件。
你觉得最重要的是哪几件事?
真希望当年小伙伴在叫我之前,能先想办法让我妈妈看到一篇“孩子智力提升30%,只需要做到这一点”的文章,谈谈运动的好处。叫我的时候说”圆儿,我们要去运动,你来吗?“,她大概能放我一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