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作用其中有一个特别需要提醒各位的就是:习惯会让你毫无觉察的情况下机械化的渡过每一天。(这里说的习惯或好或坏,关键在于你的一天整块儿时间丢失了觉知觉察而自动化走过)
想一想你起床后自动化五件套是什么事儿?吃完早中晚饭后自动化五件套是什么事儿?哪些地方需要你设置一个“陀螺仪”,何谓陀螺梗,《盗梦空间》还记得吗?男主把自己从梦中唤醒的就是“陀螺”,在梦里的标志就是“陀螺一直在转,该停下来的时候不会停下来”因为是自己虚构的梦。此处不展开为什么是陀螺停不下来的话题。我们就指的是提醒你在自动化过生活的“标志陀螺”是什么?我会专门设置思考时间,去观察惯常的做法与背后的意义。通常会使用“你的目标是什么?现在达到了吗?如果达到了你现在会是什么样?”这样的话题去重设自己的“幻境”。有些人听起来这不就是“反思”和复盘吗?拿现代人的术语去说有些像,不同的是,你怎么知道你在反思和复盘而不是又一种的惯性呢?这个差别就在于觉知和觉察。
少年沉迷游戏乐,成年沉迷贪嗔境;
老年沉迷身心衰,皆为放逸所导致。
那么我所言的“陀螺”是可以通过它看到你在沉迷游戏乐、贪嗔境、身心衰…哪一种境遇里不能出来的标志。而绝非世俗层面做工作反思好不好、这次沟通好不好,这些层面相较之都极其容易辨别,只要你心怀一颗谦虚和谨慎的心态,就可以辨别反思清楚,但是你确实不清楚你在做某件事情是否发心之纯、私心了无,大多数人都说不准还不如别说自己没有私心,或者说自己意愿要往这个高度去在努力却没有达到,这个也是可以接受的。
说完了陀螺梗,说觉知觉察,这个有多重要,我上面所述皆是,而再强调重要性也不为过,带有觉知觉察的行走坐卧是你高质量的活着的唯一标记,你喜欢自己处于放逸状态吗?有人可能要说:我喜欢,糊里糊涂过多好呀,包容状态看一切,你可以接纳当然可以,因为对于“糊涂”的定义以及“糊涂”的境界沟通不清楚也是没办法针对性探讨的。
简而言之,大多数人不喜欢混沌放逸的状态,也就是非觉知觉察的状态,那是什么样呢?就好像自己中了某种病毒,别人眼里世界的美好全部看不到,只看到自己眼前的一点事情,思绪漩涡状态,不论是行住坐卧全是这些事情,不得内在安宁,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样脱离漩涡,看起来和人说话确实琢磨自己的事情能否得以解决,全然听不见别人的话外之音。这种就属于本文定义的混沌放逸状态。
觉知觉察是什么状态?
看门口下雨后的小蘑菇突然长起来又被太阳晒垂下了脑袋,看是青蛙碍了谁的事情要清除掉一半,水沟里跳跃的小鱼仔和蝌蚪崽一个都活不下去,春天抽芽的迎春花、夏天唱歌的各种虫鸟蛙、伴随着人类满院子后代一起长大,待遇却是千差万别,秋天枫叶、银杏叶子发出余热点燃一秋,冬天该藏起来的虫鸟鱼都藏起来,冷不到哪儿去的冬天要求大雪可能比求子都难。
一年一年,本来不茂盛的灌木逐渐茂盛起来,树干满满粗壮了,蝌蚪长成青蛙开始传宗接代了,叶子随风飘落变成花泥滋养万物了,一块儿苔藓下面都是一些忙忙碌碌的景象,不比人闲多少,你放过去一点面包,第二天全部被莫名其妙的消化了,蟋蟀、蚂蚁?屎壳郎?蚱蜢?还是野猫?不知道,总之他们的片区可是划分的很清楚,和人们不同夜里全部都开始上班了。也许他们也在想着怎么样和人这种生物和谐相处,只是他们不知道我们要什么,不要什么,没办法和谐更何况共处了?不见面就最好。
在这个自然系统里面,你和那树上的叶子差别多少?有的萌芽、有的腐败;有的正当绿、有的在随风摇曳舞蹈不知云云…
新陈代谢与自然规律下每个人都需要认识和尊重,而什么叫做认识和尊重,去觉知到自然的这些和你内在产生的变化,这就是最初最简单的一步,当你再闻不见花香鸟语、尝不到水的甘之如饴、感受不到雨水的冰凉彻骨、风吹麦浪过的潇洒舒适,那么你还在惯性运作到什么时候呢?这些都需要全部放下才可以达到吗?不尽然吧!找到你的“陀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