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把时间当作朋友》,是在格格反复唠叨的情况下,逼着自己读的,当时感觉书中很多说教的口吻,你应该怎样怎样,你不要怎样怎样,说句实话,当时感觉有些文章写的非常犀利,道理也懂,但是心理有偏见,所以并没有太多的感触。翻看去年的读书笔记,果然发现这本书并没有动笔。
今年再次读《把时间当作朋友》,缘于年初准备把去年评分高的一些书目二读三读,比如《奇特的一生》《此生未完成》《学会提问》《思考的艺术》等等。

剔除心里的偏见,不偏不倚地客观地看待书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发现里面很多金句,同时也有很多值得思考并践行的点子。现简单列举一二,供大家学习。
一、学习与思考
1、原文: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时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而已。换言之,人类能做的事情顶多只不过是发明改进测量时间的工具而已,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去左右时间。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
思考:本来是想着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时间,下意识地又翻出这本书,打开一看,好像这本书不是时间管理的书籍,也不是成功学,不是心灵鸡汤,不讲大道理,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可以的书。时间管理有很多工具,GTD,四象限,一次只做一件,番茄工作法,各种清单,当然还有很多APP。我们可以列计划,按照书中的“时间管理原则”在管理时间,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很多计划实际上都未完成,时间又白白浪费,对一些所谓“完美主义者”很多打击,进而一棍子打死,不再使用任何时间管理的原则或工具。其实,李笑来老师在09年第1版中已经指出,时间是不可管理的,需要管理的只是你自己,是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的分配问题。
行动:列计划后,需要认真想一想,哪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其深层次的动机是什么,做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做这件事的原因的原因是什么,做这件事的原因的原因的原因是什么,问三轮然后再看是否执行。要说服自己的内心。
2、原文:人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
思考:这个说法是心理学上的,在《学会提问》《思考的艺术》中关于批判性思维都有体现。
行动:当别人说完,或者看到某本书上的一段说,如果自己上来就批判,心里需要想一想,有没有自己的固有观念作怪,自己有没有拥抱新知识新观念的心态。先认真听完别人的话或者认真读完全书,努力让自己站中客观的角度思考,究竟是别人论证有问题,还是自己的旧观念有问题。
3、原文:有些认识,哪怕是最的常识,也需要亲身经历后才能真正体会。作者列举盲打例子。
思考:面对新鲜事物或者未知,不知道有什么用,有的人选择学习,尽管不知道学了究竟有没有用;有的人选择拒绝,既然不知道有什么用,那还是不学好了。有些知识,学会之前和学会之后截然不同。比如,买彩票、炒股或者打牌,连续亏损好几把,大多数人觉得下一把翻盘的概率很大,其实这是赌徒谬论,是一种认知错觉。事实上,从数学上看,每一次赌博都是独立的随机事件,独立事件是不受过去事件影响的,换句话说下一把赌博的结果和以前所有的结果都没有任何联系,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不会影响将来。任何一个学习概率论的,是不会买彩票的,因为买彩票是对智商的侮辱。
行动:面对新知识,先克服畏难情绪,别管是否有用,试着先学习一两个月,再来反思。
未完待续,下期再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