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行无意识的反复练习真的有效吗?
我们都经历过在上学时代里跟着老师划重点,背重点的阶段, 同时也见过有同学每天非常刻苦的学习,有同学在大众眼里从来不学习,可是考试结果却恰恰与我们预想的相悖。
我有两个初中同学,女同学学习非常努力,无论我什么时候看到她,她都是在学习,不是背书就是做题;还有一位男同学,他上课活跃,课后从来没见他看过书,哪怕他妈妈给他买了一堆的学习资料,也只是在桌上堆着。
然而每次考试的结果是:女同学的成绩一直处于中等,男同学一直名列前茅。
很多同学有疑惑,并且觉得男同学很聪明,为什么那么努力的人考不好,而看起来像“学渣”的人却总是出人意料。
我问过那位男同学是怎么学习的,他说:“我就是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的概念和方法并且加以理解,而且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东西是相通的。考试前我就做测试题,把做错的去想办法弄懂就好了。”
这两位同学的学习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女同学是反复背重点和做练习题,其实80%的同学包括我自己曾经也是这么做的,而这种方法实际上是无效的,属于把勤奋浪费在了低效率的学习上。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种反复练习的方式是无意识的,不经思考的,就是单纯的记忆,而由于练了太多次,导致自己进入一个误区——我感觉自己已经记住了,我感觉自己会做这个题了。
未经过思考并且不能产生行动结果的学习就是无效学习。
男同学用“理解、联想、检索、思考、挑战”的方法来学习,把老师教的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并且能够整合相通的概念,用测试来检验自己已掌握的和未被掌握的知识点,再去思考和挑战未掌握的。事实上这种学习方式就如同在《认知天性》这本书中所说的“搭建底层思维体系,并建立自己的心智模型,让记忆储存得更长久”。

什么是心智模型?有什么作用?
心智模型就是经过有意识的刻意练习之后,把不同却又彼此相关的复杂理论或者是运动技能融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心智模型。有了心智模型之后,我们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下做出正确的分析并选出正确的应对方案,其实也就是我们的底层思维逻辑能力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加强了。
就像男同学,他有一个自己的心智模型,他看到一个陌生的题,他的大脑会自动搜索他所掌握的知识中有哪一个概念是和这道题相关联的,并迅速做出最好的解答方案。
那么如何打造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呢?
一、设定目标
做任何事,我们都要先有目标,才能有相应的行动。所以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心智模型,就看自己要在什么方向发展,比如我要在高效阅读这方面发展,那么高效阅读就是我的目标领域,而我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学习和刻意练习这个领域的相关知识,目标是行动的方向。
二、把要学的知识进行编码
编码是一个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比如我在学习高效阅读,镜姐就有告诉我们做到高效的方法,但是我要先自己思考和理解这个方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然后才能去实践,我这样做的过程就是编码。被编码过的这些信息就会短暂的储存在我的记忆里。
三、巩固短暂记忆,形成长期记忆
短暂记忆不名思意,就是不能长期储存在我们大脑里的。所以为了能长久地记住这些知识,我们要不定期的重新复习和巩固,比如一个星期复习一次,并且结合与自己相关的事物,给这个短暂记忆再延伸,形成长期记忆。
比如最开始背“thought"——“思维,思想”,一周后我可以说“ I can't understand my parents' thought."结合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来记忆,能够再一次加深对这个单词的印象和用法。
四、通过检索练习,强化巩固后的记忆
检索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要学的知识点,可以通过考试,问答,实践等方式来寻找学习漏洞,通过间隔的检索练习,可以更进一步的强化记忆,并防止记忆扭曲。我们上学时候的考试就是一种检索的方式。
五、根据所拥有的旧的概念,创造新概念
通过不断地检索,把复杂的资料和我们已经知道的相关的长期记忆联合起来,也就是新旧知识结合,赋予它新的意义,形成一个新的概念,让它在我们的大脑里成为底层思维体系搭建的一部分。
用这个方法创造,也可以说是生成,比如我们学习的“thought”就是由“think”生成的,概念是不同的,但是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
找到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提升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强弱,不是由智力和天赋决定的,就像我那位男同学,他成绩好,不是因为他脑袋聪明,而是他选择了聪明的学习方法,不让自己做无效的努力。
所以如果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能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搭建好自己的底层思维体系,同样是可以做到用有限的时间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超越身边90%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