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or律诗

作者: me_盐五言六 | 来源:发表于2020-07-29 16:51 被阅读0次

文/盐五言六

最近接触一帮很有意思的简友,在文友群里出口成章,信手作诗,让我羡慕不已。特别是马湖先生,有李白的风范,喜欢喝酒,半夜恋群不归。聊天的话语颇为精湛,成文成诗,才华横溢。

今天去图书馆涉园的菊品斋参加涵芬公益培训活动,给自己一个与诗相遇的机会,享受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熏陶一下也好。一个半小时,容量很大,时间很短,我的服务器来不及接收消化,只够学点皮毛。

我们平时说的古诗,表面上看就是豆腐块诗,非常规整的,绝句是四句,律诗为八句,字数一般五言七言均可。

按格律,古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也称作古风和律诗

“古风”比较自由,每个字的平折不讲究,很随意,随性而作,有才情的人诗兴大发时张口即来,如行云流水,潇洒之至。说到这里,大家肯定跟我一样,想到了诗仙——李白。童叟皆知的《静夜思》从严格意义来说,也不是格律诗,而属于古风。正因为没有严格的声韵规律可寻,所以“古风”是很难学的。当然,李白的诗也有很多是严谨的格律诗风格的。

“律诗”也叫“格律诗”,是初唐后定型的新诗体,它就有严格的要求。杜甫的爷爷杜审言,称的上是格律诗的先辈。因此。杜甫的诗特别讲究韵律,每首诗的用词都是斟酌再斟酌,推敲再推敲,扣出来的。

律诗用韵受格律限制:

全诗限用一个韵,除首句可用可不用,其余偶数句用韵;韵脚不能重复;不用韵的句末一字,其平仄声不能与用韵的句末一字相同;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李杜诗篇万口传”,原来李白和杜甫就是古诗两种风格的代表人物。现代人学古诗学格律,其实就是学杜甫诗。不过,看上面说的格律要求,我真的是一头雾水了。朱老师说,学写格律诗,就像带着镣铐跳舞。我的理解是,被规矩束缚着,却要在有限的区域内展示出无限的动感。难啊……

说来惭愧,我还是分辨不出一首古诗是属于古风还是律诗。学无止境啊,看来我得慢慢修炼。回家好好看看朱老师的诗集吧!

大家都带了听课笔记,我没准备。所以使用手机及时记录,收藏如下:

平仄有五声:

平:阴平阳平。 仄:上声去声入声。

入声:入声最难分辨,有土话里特点,读音短促,一发即收,半途而止。我们这里的方言相当于唐宋时期的普通话,北方人念不出入声,越往南越趋向于古语。

律诗不可有三平,即不可连续三个平调的字收尾,亦不可三仄收尾。其中第三句最后一个字必须为仄声。

格律诗的平仄规律,整体上来说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比如五言绝句的构成,具体归纳为以下四种:

1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这就叫 作对。

平平平仄仄    第三行不用对,叫 粘。

仄仄仄平平    第四行要  作对。

2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一四两句相同,正好一个循环。

3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4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如果写七言律诗,就在五言绝句的每句前面加两个相反调的字就可以了。

律诗的平仄忌讳:

1孤平:韵句中除韵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

2三平调:诗句的最后三个全是平声字。

3失对:出句和对句的第二字平仄不相对(即不相反)

4失粘:上一联对句和下一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不相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风or律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lh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