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朋友圈,看到一位曾指点过我的恩师分享了一本书,为《当我遇见一个人》。吸引我的不是这个书名,是书名下的一横字:“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我就迫不及待的去阅读软件查找。

也许是我现在孕期,也许是做了妈妈,对这些字眼特别敏感,想了解,我想多些了解怎样更好的做一个妈妈,和孩子更好的相处,这样彼此都不会反感,不会害怕对方。孩子不会因为害怕妈妈,去努力做个讨好型的乖宝宝,而失去了原来的自我,那个天真、快乐、自信的自我。
妈妈也不用害怕不了解孩子,想控制孩子做个自己想要的乖宝宝。从一个温柔自信的女人变成一个脾气暴躁,孩子做什么都觉得不对,用自以为自己懂得多的心态教育孩子 ,阻止了孩子的独立思考,独立锻炼的机会,这样的孩子不是一个个体,是我们父母的复制版,活得没了自我。
像这样的事看得多,也遇得多,包括曾经的我,也是这样。我的大儿子小时候,我就各种控制,总是觉得他小,不懂事,我那样是为了他好。吼过他,骂过他,甚至打过,当时就像要吃人的母老虎一样可怕,这种教育方法就是复制了我妈妈小时候对待我的教育方法。还好在他上幼儿园后慢慢改了那爆炸脾气,打、骂、吼都没有发生了,我用了朋友的方式相处,两个人在一起特别开心。
但是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我发现沟通和表达还是远远的做得不好,不懂怎样更好的表达自己想说的,就不能更好的进一步沟通,害怕自己说的,孩子理解的和自己说的意思不同,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压抑,所以很多事情就达不到彼此感觉上的相处舒适。
之前我看过很多心理咨询师分享过这样的案例,无法和孩子很好的相处,都是源于自己小时候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深深的烙印在了我们的心里所影响,所以也用了同样的方式伤害了我们爱的人。没办法,自己不懂相处,不懂表达自己想说的,事情过后,自己想想也是很无奈,却不知道如何做。
现在只要看到关于这类的文字,案例,书籍都想去了解了解,哪怕自己悟性很差,还是觉得看多了总会了解一二的。
序一是张德芬介绍一位她很佩服的心理咨询师——李雪,分享了她和李雪相处所感受到的:她是个特别敏感、聪明、睿智的人,她又是个无比诚实又充满勇气地从一个责怪父母,责怪自己的受害者的角色走出来,勇敢的回观自己,剖析自己。
是的,如果一个人她能去感受自己曾经所受到的伤害,所受过的痛苦,她会获得解脱和疗愈。只有勇敢的去面对才能更好的生活,快乐幸福的生活。
我们内心或多或少都有小时候所受过的伤害阴影,我就是从小被妈妈嫌弃,打骂长大的,所以心里曾经是恨妈妈,恨那个家庭的,唯独爸爸的地位无人也无法撼动,因为我每次出事,出现的都是爸爸。曾经跟妈妈彼此哭着诉说才让现在的我俩很好的相处,对她不再有太多意见,但是做到完全和解还是没有的,所以我很明白只有和原生家庭和解修复我们才能真正的走出来。
说真的,我看了很多,可我太笨,还是悟不出怎样更好的和解修复,才不会让自己的心里阴影影响自己,去更好的和他人相处,自己开心,别人也开心,还是要继续努力好好学习。
所以我很喜欢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得好好看,反复的看,多看多理解才能学习得更多,我也分享给想学习更好相处的每个你,希望你喜欢和有所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