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哥哥叫什么?伯父、伯伯、大伯,北方叫大爷的偏多,父亲的大哥就叫大大爷,二哥就叫二大爷,以此类推。大爷的另一半成为娘,按着长幼,大娘、二娘……
二大爷是村里的老师,二娘是最典型的农民,彼时,二大爷还是民办教师没有转正,工资少的可怜,就是二娘一个人侍弄家里四口人的地,从开春一家人把地种上,直到秋收,都是二娘一个人的身影在田里忙碌。
二娘很“抠”,这是很多人对二娘的感受,有些事儿二娘做的看起来不近人情,很难让人接受,可对儿女二娘确实真正的豁达和开明。
二姐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是在她的影响下妹妹弟弟们才一个个迈进了大学校园。而二姐的一切都是二娘在支撑着,和二姐同年龄的姐妹们甚至初中毕业就辍学回家务农了,二姐确坚持考到了高中。
每个高中假期结束前临走的那个晚上,二娘都会默默的在厨房给女儿炒着炒面,一切都是无声的。就这样,女儿懂得节俭,在最需要的时候吃的依旧很少;二娘心疼女儿,能做的就是默默的支持,多给女儿带些能吃的东西。
就这样,二姐读完了三年高中,录取通知书下来的那天,二姐回家进院抱着二娘就哭了,一直在说“谢谢,妈……”,二娘粗老的双手拍着姐姐,“考上了就好。”眼睛里也是泪眼朦胧。二娘改变了二姐的人生,否则高中毕业的那年他可能就已为人妻、为人母,而不是现在有着自己的事业,幸福的家庭。
二哥就比不得二姐爱学习,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在外打工。有几年,二大爷似乎也放弃了,开始托村里的人给二哥介绍对象,既然不上学,就早点成个家。
在外打拼了一段时间的二哥终究年轻,受不得辛苦和别人的眼神,加上二姐考上了大学,更是刺激了二哥。一个八月一天的下午,二哥带着他的行李回到家,进院的第一句话就是“妈,我上学!”
对于二哥的想法,二大爷是犹豫的,毕竟二哥的年纪在那里摆着呢。“你上,我就供!”这是二娘的态度。于是,二哥在中断了3年后又重新到初三开始了他的学生时代。
可喜的是,二哥是努力的,只一年他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县里最好的高中。二哥不同于二姐,他的花费明显多一些,对此二娘有着自己的看法,她并不希望二哥也像二姐一样,尽量的满足二哥的需求。“要是你哥有对象了,让我一口气供两个,那我是不愿意的。”二哥有谈恋爱的迹象,二娘这样开玩笑的说。
二哥也是争气的,考进了一所不错的大学。但那段时间,二娘着实付出了太多。二哥上大学那年,二大爷检查出来胃癌,手术切除后有其他症状,做过第二次手术。就是这样二娘依旧没有让二哥放弃学业的念头,一个人独自撑起了一切。
二哥毕业工作后,二娘也终于轻松了许多,慢慢的从村里搬到县里,又从县里搬到了市里,和二哥住到一起。
付出总是有回报的,二娘用一个农村人的坚韧和执着撑起了这个家,让儿女的人生得以改变。现如今,二大爷退休后的待遇完全能够保障老两口的日常生活,平时帮着二哥带带孙子,一切安逸而祥和。
“就是你姐离的太远了!”这可能是二娘唯一的惦念和遗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