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读书

关于读书

作者: 甲鱼 | 来源:发表于2014-05-26 21:18 被阅读175次

本人拿来练手的第一篇Markdown文本


很早之前就耳闻了Markdown这个东东,听说是神马“标记语言”,一直没敢动手学习一下,连早早注册的「简书」里都一篇没写。眼看快忘记了,偶然见到别人用Markdown发布的文本,优雅简洁,简直妙不可言;又见微博上有人推荐 StackEdit 这个在线Markdown编辑、发布平台,顺便看了下,便爱不释手。前两天偶然看大学同学用这个「Cmd Markdown」这个平台发布的文章,随即练一下。


前几天在微信上说了一段:

为什么要有效率地多读多看多思考?
简单说,被网上见过的各种牛人显示出来的渊博知识、严密的逻辑和深刻的思考给虐怕了,结结实实地“虐”。
但这种事儿特么不能退缩啊,必须迎难而上,缩是不管用的,缩到哪儿在哪儿被虐。
退回来想想,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如果一直人云亦云,对这个世界上的人、事、物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清晰而系统地认识,没有自己的一套分析问题、思考事情的方法,对自己的“三观”没有清晰地认识,没有一套高效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不敢想象以后的生活会过成什么样。

上面一段也算精简了,大致地说出了“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

外因

“外因”不用多说,单拿工作这一件事来说,由于从事技术工作,知识需求量非常大,走出学校前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够。要想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使工作越来越顺畅、越来越带劲儿,必须有大量的知识作支撑。如果说工作能力是“软实力”的话,那么这些知识,可以看做“软实力”中的“硬实力”。

另外,据个人观察,以后若想工作顺利、事业有成,只懂跟工作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安全行业的技术人员,单一个“社会工程学”就要熟悉心理学,甚至洞悉人性,才会成为个中高手。网上接触的各行业精英,每个都是除了精通本行业的专业知识外,大多还对文学历史、天文地理、科技财经、社会学、心理学、音乐美术、政治军事之类知识(此处的“知识”是泛指,不知包括书本中的知识)有一定深度的掌握。

为什么?我觉得就是一句俗话:艺多不压身

再者,单有知识也是不够的,思辨能力在工作、生活中也是相当重要。不信看下面真实的小例子:

前两天微博看到一老者,微博认证是“一级作家”,扬言要告 @马伯庸 。我查了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事情起于老者的一条微博「这不仅是对严重不育症患者的福音」,大意是宣扬不孕不育症可由念经诵佛来治愈,马伯庸看到转了一下说:这不是佛法是邪教 。老者一下就上火了,一口咬定马伯庸这是诽谤,在马伯庸的粉丝调侃要“祥瑞”了老者后,老者更一口咬定马伯庸是“祥瑞御免教”教主(熟悉“马亲王”这个外号的人可能对“祥瑞御免”这个词有所了解)。

例子不多解释,其实我看老先生的书法写的挺不错的、文学素养也还蛮高的。应该读过很多很多的书吧?这么多知识,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分不清,一不小心绊倒都不知道脚下是什么东西。

@五岳散人 前两天还发过一条微博:

无论是黄金大米还是幼儿园给孩子乱吃处方药的事件,我都看到一些平日里逻辑很好的朋友在论证黄金大米无害、那种处方药不会有很严重的后果。这些并不重要好么?没有批准在中国食用就不能吃、处方药需要处方才能用,跟大米、药本身没有关系,它就是仙丹也要经过合理程序才能进嘴。这个道理很难理解?

以下是我对于上面那条微博的评论:

所以,我称那类人为“偶然性逻辑发达”,偶尔在有些事情的分析中,他们的逻辑很不错,只是因为确实针对这一件事儿翻来覆去仔细思考过,但是其并没有成型的一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成熟框架,或者说系统地分析方式,最常见的有三方面:

  1. 不懂分解问题,一个大问题可能有多个独立的小问题构成;不肢解就容易混淆问题中包含的各个不同因素,容易张冠李戴;
  1. 不会转换角度看问题,同一个事情,左边看是一个样子,右边看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
  2. 不擅长按照一定参考对比不同角度呈现的不同方面,更不擅长对不同方面进行取舍、折衷。

这些失误的直接后果就是:看不清问题的本质。这种流程式的东西其实很有用。

思辨能力最有用的地方就是:在相关知识的支撑下,帮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看清事情的本质。

然而这种能力除非天生,不然只能后天多训练,多看书、多思考,便是最有效的方式。

内因

其实内因才是最重要的。外因毕竟是外在的,单纯由外因驱动的学习,甚至有“自卑”的嫌疑;而内因是真正关乎心情与心境的,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心理的愉悦程度,心里爽了才是真的爽。心里不爽还要去做,那跟“坐在宝马里哭”就没什么两样了。
内因,说到底,是丰富的知识、深刻思考、强大的逻辑带来的成就感和兴奋感。读书其实是一件“苦差事”,不信你看那些有事儿没事儿看看电影、听听音乐的人多Happy,读书的人却多半处于紧锁眉头的状态。这么一件“苦差事”,若没有源自心底的精神驱动,是很难持久坚持下去的。
有些人一看到长篇文字就头晕,而另外一些人只要内容精彩,多长的文字都愿意一口气读完,这真不是外因所能驱动的,更不是装出来的。精彩的内容,不论是看似枯燥的技术知识,还是眼花缭乱的图片杂志,对爱书的人来说就像羔羊之于饿狼、大烟之于瘾君子,是一种莫名的毒。

总结

本片内容纯粹拿来给Markdown语法练手,由于要经常参阅Markdown语法,所以基本顾不上文章的结构、思路之类东西,难免看起来有点儿乱。上面说了那么多,陈列各种要读书的原因,其实都是扯淡,要读书的真正原因,只有一个:

人丑就TM得多读书!!

相关文章

  • 世界读书日的这个理想的下午的读书时光

    今天是读书日,总得说点儿什么。 关于各种读书的励志故事,关于书的各种典故,名言警句,以及各路写手的关于读书的鸡汤文...

  • 写给天堂的外婆(16读书月)

    亲爱的外婆: 您好!今天世界读书月。 朋友圈里发最多的都是关于读书月读书的,关于樊登读书的。今天和...

  • 2021-05-09

    关于读书系列1: 1:关于读书 ,我很开心在如今这个唯利是图的世界里,我还保有读书这么个‘世外桃源’。 2:关于读...

  • 我的两点读书感触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各种读书活动和读书文章都冒出来了。读书历来是值得倡导的事,从古至今,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很多,关于...

  • 读书日,谈读书

    借此“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谈谈关于读书的话题。上午在车上听车载收音机关于读书现状的广播,目前国人读书的现状是:电子...

  • 艺术与生活系列之【壹】

    ———关于多读书 【其一】关于为什么要多读诗书的笑话两则 多读书还是很好的,为啥要多读书...

  • 对话开思——从“抑郁症”开始的

    最近很喜欢在开思读书会群里,与一群很有智慧很有思想的朋友一起交流,关于读书,关于生命,关于家庭,关于婚姻,关于生活...

  • 来,五月份的读书营邀请你

    关于读书,突然有话想说。 读书日那天,我看到关于读书最让我心动的描述,是梁晓声。他说一想到读书,就会想起林徽因的诗...

  • 有感 | 读书的意义

    今天在一个读书群里看到讨论关于“读书的意义”,关于这个问题不由想起自身的变化,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 学生时期更多的...

  • 关于读书的干货,一百年前就有了

    如果你是个爱读书的人,想必你肯定看过不少关于读书的干货文章。 关于某一个方面的书单,关于如何开启快速阅读,关于如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sd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