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企业局长高升。很快,上级领导就从外地调来一个“替补”。有“局长”必定也有“书记”配置,该企业的该职务并不空缺。书记是坐地户,属于在本企业中新提拔的后起之秀。
大家都知道新任局长的来头,到该企业任职也就属于过个渡,他的前途不可限量;但是了解书记的人同样知道,他也不是一般人,能在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充分显示出他的能力超常。
两位领导就任半年后,单位的基层干部层面亟待人员调整。原因各种各样:有退休后自然减员的,有犯错误被罢免的;还有副职要求进步的……
目前的形式是,任何单位在任何决策上都要避免“一言堂”,尤其是对本单位的基层干部选拔问题,更需要“党”“政”合作。
于是,如期而来的党委会上,九位成员“欢聚一堂”,准备对局长书记心中的候选人各抒己见,举手表决。
首先,局长说话:“我觉得小A适合干咱们局材料科的科长一职,大家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呢?
众所周知,材料科可是该企业比较“抢手”的一个部门。
按照惯例,局长提出候选人后,第一表态人就是书记。于是,局长转过头去,亲切地看着他。
书记表情严肃,并没有回看局长。他清了清嗓子,义正言辞地说:“我不同意!”
他的声音不高,但此刻却像一个炸雷一般响彻在各个参会人员的心头。
他们不约而同地看向书记,脸上挂着问号,像是在提问:“您的这句话里,包含着几个意思?”
书记没抬眼皮,只是看着眼前的茶杯,风轻云淡地接着阐述观点:“我和小A同志共事多年,据我对他的了解,他的工作能力很差,做事优柔寡断;而且意志薄弱,容易犯错误。他肯定不适合这样的岗位。”
局长听了书记的意见后,脸色略微一变,困惑和不快夹杂在一起的表情显而易见。但也就是短短的几秒钟,他就成功掩饰了,笑容神奇地重新回到他的脸上。
局长把目光从书记的脸上移开,看了看党委会的其他成员后,说:“书记率先投了反对票,那其他同志的意见呢?”
副局长如坐针毡。“嗅觉”很灵敏的他闻到了一团和气下的“火药味”。他知道,面前的这两位大神,草根出身的他谁也得罪不起。
在今天的“斗法”中,如果惹了局长,那么他今后的工作将会处处遭到打压,不可能再有什么优良的工作业绩;但是反过来得罪了书记,今后要求“进步”的道路上也肯定困难重重。
他的额头竟然微微地冒出汗来……但是时间有限,轮到他说话了,他又不得不发言。
他咽了口唾沫,艰难地说到:“这些年我主管销售,对生产部门的人员情况确实不太了解,很难公正对他做出评价。下一步的工作安排,还是请局长和书记定夺。”
听到副局长竟然抢先把中立的态度表达出来,其他的党委成员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却焦虑不安。他们不由得都低下头去,恨不得马上来一场突发的事故导致会议中断……
此刻,他们的想法第一次出奇的一致:“这可怎么办呢?总不能都表示“中立”吧?可是,如果不中立的话,那么具体站队在谁的麾下,却真是个极大的难题……”
网友评论